近期,據中新社報道,菲律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從海牙返抵馬尼拉。她的父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國際刑事法院(ICC)拘押一事,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如今,杜特爾特被抓已至第24天,事件走向愈發撲朔迷離。
杜特爾特(資料圖)
杜特爾特執政期間,推行鐵腕禁毒政策。他公開呼吁民眾協助禁毒,賦予警方特殊執法權,允許警方在無搜查令的情況下對涉毒場所進行搜查抓捕。在一系列大規模緝毒行動下,菲律賓國內毒品犯罪得到顯著遏制。有數據表明,那段時間涉毒相關案件數量大幅下降,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改善。但這一強硬政策也引發爭議,一些人權組織指責存在法外處決現象,杜特爾特因此得罪了國內毒販勢力。此外,他的禁毒理念與西方部分勢力推崇的人權觀念相悖,從而招致西方勢力的不滿。并且,杜特爾特與現任馬科斯政府在諸多政策上存在分歧,雙方矛盾由來已久。
如今,被抓第24天的杜特爾特通過女兒莎拉表達訴求,因其80歲高齡且身患多種疾病,希望ICC盡快審理案件,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國。杜特爾特律師團隊也采取行動,直擊ICC管轄權與逮捕程序合法性問題。從管轄權看,菲律賓在2019年正式退出《羅馬規約》,雖ICC援引“退出前犯罪追溯條款”,堅稱對杜特爾特任內(2016-2022)行動有審查權,但這一說法遭到菲律賓方面質疑。在逮捕程序上,杜特爾特被帶離馬尼拉時,既無正式引渡文件,也未經菲律賓最高法院復核,繞過了菲律賓《引渡法》相關強制性規定。
杜特爾特(資料圖)
在菲律賓國內,民眾反應強烈。大批民眾為杜特爾特慶生,高呼讓其回國的口號,抗議ICC與馬科斯政府的行為。菲律賓中期選舉臨近,杜特爾特家族在國內仍有一定影響力,莎拉回國備戰選舉,其政治動向將對選舉局勢產生影響。若杜特爾特能回國,無疑會增加杜特爾特陣營的政治籌碼;反之,可能引發國內民眾更強烈的不滿,使局勢更加動蕩。
國際方面,ICC的權威性因對杜特爾特案的處理受到沖擊。此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匈牙利出席活動,匈牙利作為ICC成員國,并未執行ICC對以色列總理的逮捕令,還高調宣布退出ICC。這一事件反映出ICC在國際社會的尷尬處境,其所謂的“國際司法權威”正面臨挑戰。而中美等大國在菲律賓局勢上雖未明確表態,但作為國際事務的重要參與者,其態度無疑會對事件發展產生潛在影響。美國與菲律賓在歷史上關系復雜,在政治、軍事等多方面有合作與博弈;中國與菲律賓在經貿、地區事務等方面也有諸多聯系,南海問題更是雙方繞不開的話題。
杜特爾特(資料圖)
綜合來看,杜特爾特案件充滿變數。ICC若堅持審判,其“政治工具”的嫌疑將加重;若撤訴,則意味著這場審判鬧劇收場。對于菲律賓國內,局勢發展取決于馬科斯政府與杜特爾特陣營的博弈,以及民眾后續行動。杜特爾特能否回國,不僅關乎其個人命運,更將重塑菲律賓國內政治格局,對地區國際關系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