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之下,銀行業難以置身事外。
近期,中泰證券發布了一篇研報,從總體上分析了“對等關稅”對我國銀行業影響,做出了一些宏觀測算。
其中提到,“對等關稅”會對貸款需求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折算后估計全國新增貸款可能會減少2.6萬億元。和出口相關的企業貸款需求可能會減少2139億元,占全年新增貸款的1.2%。相應地,貸款增長速度下降1個百分點,銀行的凈息差可能會下降14個基點。
資產質量方面,制造業和個體戶可能會直接受到關稅的影響。上市銀行的制造業貸款和個體戶經營貸款加起來占總貸款的17.7%。考慮到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約占總出口的14.7%,那么即使這些相關的貸款都出現問題,最大的風險敞口為2.6%。也就是說,直接受關稅影響的貸款比例相對來說是可控的。
也有銀行業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涉及外貿業務和涉外企業較多的銀行會最早收到沖擊。進出口企業的資金需求減少,跨境結算等業務預計也會受到明顯影響。
有上市銀行針對這一話題進行了專門回應。來自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公布的信息顯示,針對“對等關稅”將對業務造成的影響,青島銀行表示,“本次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加征不合理關稅,我們認為短期會對外貿進出口產生一定沖擊,長期來看會加速產業鏈重塑升級,企業“出海”需求將日益增加,對商業銀行來說挑戰中蘊含著機遇。”
青島銀行指出,就該行而言,本次加征關稅對該行業務的影響相對有限,從國際結算業務規模看,該行涉美貿易結算占比相對較低,涉美業務集中度不高,對涉美資產業務的影響有限,部分客戶已采取拓展新渠道、平攤關稅成本等應對措施,影響范圍相對有限。該行將持續關注外部政策變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外貿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助力全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結合日前發布的2024年報,全面梳理一下國有五大行(郵儲銀行基本未有布局)的海外布局和外貿版圖。
中行遙遙領先,境外機構利潤占比接近1/4
作為國家外貿外匯專業銀行,中行的海外布局處于絕對的第一梯隊。
數據上看,截至2024年末,該機構境外機構資產總額合計達82969.00億元(占比達22.48%)、機構數量達543家(較2023年增加9家)、員工總數超2.5萬人。其中,2024年該機構境外機構實現利潤總額790.38億元,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度為26.72%。
而在近8.3萬億人民幣的境外資產總額中,港澳臺地區合計貢獻5.71萬億人民幣。這意味著,港澳臺地區在該機構的海外布局中仍占據重要地位。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度進一步提升。目前覆蓋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海外機構的經營情況也好于境內,2024年,港澳臺地區實現利潤總額606.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07%,對集團利潤總額的貢獻達到20.52%。其他國家和地區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5.11%,貢獻度為6.20%。
來源:中行財報
外貿方面,跨境電商結算產品“中銀跨境e商通”全年交易額8133.27億元,同比增長39.82%。境內機構國際結算量、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分別超過4萬億美元和16萬億元,均居市場首位;跨境電商結算規模同比增長約40%。
關稅風暴的一周之中,中行股價跌幅最大
或許正是由于廣闊的海外版圖,在4月7日至11日這一周的交易日中,中行下跌幅度遠大于其他5家銀行。
工行第二梯隊,境外員工超1.5萬人
工行的海外版圖僅次于中行。截止2024年末,該機構在4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08家境外機構(相比2023年減少了5家),通過參股標準銀行集團間接覆蓋非洲20個國家,在“一帶一路”共建國中的31個國家設立254家分支機構。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461家外資銀行建立了業務關系。境外員工超1.5萬人。
體量上來看,2024年工行境外機構總資產4375.43億美元,占集團總資產的6.5%;稅前利潤44.02億美元,占集團稅前利潤的7.6%——該行境外機構的營收和凈利潤均超總行、珠三角地區。
從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工行境外機構的體量同樣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區。截至2024年底,工行位于港澳地區、亞太其它地區的總資產體量分別達到2067億美元和1444億美元,占其境外全部體量的比例分別達到43%和30%左右;位于歐洲和美洲的境外機構總資產體量分別為872億美元和402億美元,占其境外體量的比例分別為18%和8%。
不過該行的境外機構連續兩年出現了萎縮。
2023年,該行的境外機構數量由416家減少至413家。其中,港澳地區減少2家、亞太其它地區減少1家。2024年,亞洲非港澳地區減少2家,歐洲地區減少4家。歐洲、美洲地區的資產規模、利潤均出現了下滑——尤其美洲地區的利潤大幅下滑了近10%。
外貿方面,該行2024年累計為境內重點外貿外資企業發放表內外融資4.8萬億元。為支付機構、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辦理業務2731.74億元,比上年增長33.8%,服務超10萬家中小微商戶。2024年辦理跨境匯款64.87億美元。2024年跨境人民幣業務量9.8萬億元。
建行、交行、農行布局較少,交行境外資產質量壓力大
建行、交行、農行三家基本處于同一梯隊。
建行方面,2024年末,該行境外分支機構35個,覆蓋全球六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境外營收224億元,占比2.98%,境外利潤97億元,占比2.53%。
其中,建行亞洲占據絕對核心。建行亞洲下轄28家網點。2024年末,建行亞洲資產總額4867.88億元,凈資產932.88億元,全年凈利潤54.59億元。此外財報還提到了建行俄羅斯、建行歐洲、建行新西蘭、建行印尼,但體量都很小,凈利潤達都在1億元上下。
外貿業務方面,建行全年的貿易融資投放量為2.1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7.86%;國際收支量1.56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1.40%;“跨境快貸”系列產品累計為小微外貿企業提供融資支持373.55億元。
交行方面,截止2024年底,在香港、紐約、倫敦、新加坡、東京、法蘭克福、盧森堡、悉尼等地設有24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處,境外營業網點66個(不含代表處)。
交行境外銀行機構總資產為1.22萬億,基本與珠三角地區相持平;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為0.48萬億、0.33萬億,分別占比5.41%和3.85%;境外銀行機構實現凈利潤103.89億元,同比增幅95.36%,占集團凈利潤比例11.10%。
值得注意的是,交行境外機構的資產質量壓力相對較大,不良率達到了4.08%,2022和2023年不良率分別為3.07%和3.63%,增幅顯著,這一點也是其他大行中所未見的。
農行方面,截止2024年底的境外分支機構包括1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處。截至2024年末,境外分、子行資產總額1749億美元(2023年為1659億美元),全年實現凈利潤7.2億美元。
財報只著重提到了農行境外兩家子行,即農銀盧森堡和莫斯科的總資產分別為0.73億美元和2.35億美元,全年分別實現凈利潤為71萬美元和1499萬美元。外貿方面,2024年,該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1315億美元。境內分行累計辦理涉農貿易融資85億美元。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編輯|劉洋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