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感覺身體沉重、四肢乏力?
臉上油膩、頭發容易出油?
大便黏滯、小便渾濁或量少?
這些可能都是體內濕氣“超標”的信號!
古語有云:“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氣對五臟的傷害主要體現在脾胃上,今天芳華未來推薦一個健脾祛濕的千古名方——四神湯。
四神湯的由來也是具有趣味性,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行四位大臣因舟車勞頓、水土不服而病,御醫束手無策,乾隆便命人張榜求醫。一位僧人前來揭榜,開出“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并稱“四臣,事成!”。大臣病愈,官員南下常用此方養生,后來“四臣湯”傳至臺灣,因方言“臣”“神”發音相近,逐漸演變為“四神湯”。
四神湯出自明代《瘍醫大全》,由四味藥材組成,分別為茯苓、山藥、蓮子、芡實,比例為1:1:1:1,是一道最基礎的養生湯劑,平和溫潤,被譽為“四季健脾祛濕第一方”。
茯苓又稱玉靈、松薯,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屬于“中藥八珍”之列。其藥性平和,四季皆可入藥,故有“四時神藥”的美譽,茯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開胃,安神生津等多種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是一味藥食兩用的食材,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等功效。
蓮子又名蓮實,水芝丹,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屬于水八仙之一,有健脾祛濕、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的功效。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素有“水中人參”和“水中桂圓”的美譽,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作用。
這四味藥材搭配,既能健運脾胃、排出濕濁,又能補中益氣,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疲倦、浮腫、食欲不振等問題。
四神湯制作方法
四神湯的制作非常簡單,既可以單獨燉煮,也可以搭配肉類增加口感和營養。芳華未來推薦幾個搭配方式。
四神排骨湯
材料:薏仁15克、蓮子15克、芡實10克、茯苓10克、山藥15克、排骨500克。
做法:
1、將蓮子心去掉,與其他幾味食材加水浸泡半小時。
2、排骨切塊,焯水,撈出備用。
3、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約1000ml),將所有食材放入加水的鍋中,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再煲湯兩個小時即可。
四神烏雞湯
材料:烏雞一只(500克左右)、淮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各15克。
做法:
1、烏雞清理干凈,放入沸水鍋里,加姜片、料酒煮15分鐘撈出,切成塊備用,淮山、芡實、蓮子、茯苓洗凈浸泡半小時備用;
2、加蓋燉盅里放入清洗后的淮山藥、芡實、蓮子、茯苓以及烏雞塊,加水、料酒、姜片適量,隔水蒸燉1.5~2小時,加食鹽適量調味即可食用。
這個春天,不妨從一碗四神湯開始,讓身體告別黏膩沉重,重拾清爽活力!御君方,守護您的身體健康!芳華未來,助您擁抱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