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賀強 吳思諾(見習)
在贊比亞工作生活的一名同胞心梗,當地醫院連最基礎的介入設備都沒有。時間就是生命,在心內科時間就是心肌,危急關頭,他們想起了由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派駐贊比亞的援外醫療隊(第25批援贊比亞中國醫療隊)。
一場驚心動魄的急救展開。
“為了一個在贊比亞的兄弟”
郝修宏是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內科醫生,據其講述,那天晚上7點,他和隊長黨強幾乎同時被拉進一個名為“醫療救助群”的微信群。隨后群里發出一張心電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作為心內科醫生,郝修宏瞬間繃緊了神經。
幾乎沒有溝通,后續信息接連刷屏:52歲,華人男性,發病2小時,目前在基特韋中贊友誼醫院……
ST段明顯抬高,這是典型的前壁心梗表現!郝修宏很清楚基特韋的醫療條件,那里連最基礎的介入手術設備都沒有。更棘手的是,夜間轉診沒有飛機,到盧薩卡至少要5小時車程。
“時間就是心肌!”郝修宏說,心肌細胞一旦壞死就無法再生,每一分鐘的延誤都意味著更多的心肌在死亡。郝修宏在排除溶栓禁忌癥后,果斷決定指導當地醫院進行靜脈溶栓治療。
就在這時,黨強的電話打了過來:患者病情太重,當地醫院處理并發癥的能力有限,你立即出發去基特韋!
立即出發,連夜急行300公里
一切都在同步進行,幾乎在同時,有華人志愿者已經在駐地門口發動的汽車上等著郝修宏。郝修宏快速準備急救藥品,隨手扯上必備生活用品就奔出房間。
300公里,夜路,在贊比亞那樣的路況下,至少要開5個小時。
途中得知患者的血壓突然開始下降后,郝修宏通過電話連線指導當地醫生調整升壓藥劑量。
因為緊張,郝修宏的額頭上不知不覺滲出了汗珠:這條生命的安全全系自己了,那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可能也是一個家族的頂梁柱。
車窗外一片漆黑,坑洼的道路讓汽車不斷顛簸,郝修宏不時打開手機屏幕,生怕錯過每一條信息。
凌晨3點,他們終于趕到了基特韋中贊友誼醫院。
團隊接力,飛機轉運,風雨飄搖中的生命轉危為安
郝修宏幾乎是一路跑到病房。還好,監護儀顯示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復查心電圖顯示ST段已經回落。在郝修宏指導下的溶栓成功了!
但危險并沒解除。
第二天,天剛亮,當地華人組織就聯系救援飛機,1個小時后,患者被安全轉運到盧薩卡當地醫院。急診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仍有70%~80%的狹窄,和家屬充分溝通后立即成功植入一枚支架。復查顯示前降支狹窄消失,血流順暢 。患者轉危為安。
來源:河南援外醫療
一審:蘇杭
二審:黃杰
三審:賀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