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回答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傳承”泛指對某某學問、技藝、教義等的傳授和繼承的過程。如果學習書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傳承,那么是否意味著書法已經病入膏肓,只能勉強維持其存在。
“傳承”是一個相對保守,或者被動的方式,將前人的東西拿過來,不要丟,僅此而已,不管它與時代文化是否契合,只要沒丟那么今人就不辱使命。
從這一點來看,“傳承”似乎還略有消極的態度,這種消極的態度是無法支持書法永遠存在下去的,供在廟堂的遺跡最終的歸宿就是被毀滅,無法再生。
所以對待書法學習的目的要更為長遠,那就是必須發展,必須創新,這不僅僅是對于書法,而是對于各行各業、各種藝術門類都要重視發展,并且發展、創新的重要性要遠大于傳承。
很遺憾的是在當今文化進步、思想開放的大環境下,很多人都拒絕傳統文化的創新,其中甚至有很多號稱書法家的人,他們滿足于寫的像古人,并且以寫的像古人為榮。
這些人對任何不同于古人的跡象都極為排斥,更堅決反對打破傳統束縛,這些人就像困在籠中的鳥,在籠中自詡為王,看著外邊的天空卻心生畏懼,即便有人打開了籠門,他們也不敢飛出去。看著那些飛出去的鳥艱難的嘗試自由翱翔,他們心目中充滿了譏諷和批判。
如今的書壇多么像封建氏族,族人捧著祖先的牌位,守著祖先定下的規矩,既封閉著自己,也管控著別人。
就是在這種封閉中,逐漸與時代脫節,但是這些人卻自甘于落后,并將這種落后當成對祖宗敬畏的榮耀,排斥所有新生事物。
更悲哀的是只有傳承沒有發展的理念,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遺棄了,只有少數公認的普遍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源于大家都可以用簡單的思維去理解傳統文化,讓傳承更為簡單方便。
所以當今人看到崔寒柏先生頗顯韻致的書法時,完全看不懂,只關注其結字形體是否與歐顏柳趙相似,沒有相似那就被判為丑書,將當今書壇唯一堅守實用性書法的崔寒柏先生也定為丑書行列,這簡直是無知荒唐至極。
書法發展離不開傳承,但是一味只追求傳承,那只能守著書法病入膏肓,古人將書法發展創新了幾千年,到今天社會如此進步,今人卻要將書法釘在棺材里,如此今人將如何面對后人。
書法發展的意義要遠大于傳承,發展、創新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意識,從學書法的那一刻起,就要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要在繼承中不斷嘗試創新,才有可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
崔寒柏先生早年跟隨王學仲先生學習書法,王學仲先生給予他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要求他每日臨帖以后要進行自由書寫,正是這種要求鍛煉了崔寒柏先生自主創作的習慣,也造就了崔寒柏先生書法的巨大成就。
自由書寫就是要加入更多的個人理解,不僅能加深對傳統書法的理解,更是創新的初級鍛煉,正是因為保持了這樣的習慣,才推動了崔寒柏先生塑造個人風格。
對于任何一門藝術,傳承固然重要,否則就是無根之木,但是只要傳承不要發展,不去創新,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那么也只能日漸衰退。
這不僅僅是書法遇到的問題,也是京劇等其他中國傳統藝術共同的問題,國人的封閉思想正在推動這些優秀藝術走向滅亡,卻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