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明星很特別,詹杜庫仍是首發全明星,但他們加起來已經快120歲了,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聯盟的下一代門面是誰。于是他們跑去問23歲的安東尼·愛德華茲:“華子華子,你會是聯盟下一個門面嗎?”cnich
“不,我不是。他們選文班亞馬是有原因的。”
戴著帽子和墨鏡的安東尼·愛德華茲微笑著回答這個問題,嚼著口香糖,語氣輕松、態度明確,從露出的長相和乍泄的氣質感覺上都很像一個故人,但華子對這一點同樣不感興趣,記者問他像90年代的誰,他呵呵一樂:“我知道你想說什么,但你別說。”
華子進聯盟5年了,2022年夏天他20歲,說自己“百分百”會成為聯盟下一代門面,“要成為門面,你需要時間、努力和投入。這三樣我都有。只需一年時間我就會進入聯盟最佳球員討論。”
一年后并沒有太多人聊這事,華子也實事求是:“我現在還不是聯盟門面,但總有一天會是的。”
兩年后,也就是去年夏天,華子帶著狼隊在季后賽連續擊敗自己的偶像杜蘭特和MVP兼衛冕冠軍約基奇,一路殺進西部決賽,輿論已準備開啟歌頌的流程:首先我們捧他當第一分衛,接下來再看他的造化。
但現在事情發生了變化,有人想把華子扶上神壇,而他卻不想進廟。華子還怕自己沒說明白,也可能是擔心別人會以為他在酸文班,事后又對此進行了補充:“我有能力成為那樣的人,但我不想。我想成為那種只要上場打球、大殺四方然后就回家的人 。”
聽起來很耳熟的輕描淡寫,這基本上就是杜蘭特“球癡禪”的另一版本:除球本身以外,一切榮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杜蘭特23歲的時候已經是三連得分王,還背著書包在鵝城閑逛,一張嘴就是你的背包千金不換它已熟悉我的汗,只有一路追隨又細心的觀察者們才知道杜蘭特一路走來經歷了些什么,又是怎么變成現在這幅模樣。華子未必知道太多細節,但偶像的力量大抵如此,科比說莫扎特,歐文就敢說肖邦,杜蘭特說“不在乎”,華子就會說“我不想”,年輕人不會知道阿杜曾經有多在意“第二人”,阿杜也許可以說是求而不得之后的自洽,華子卻只是兩手空空的莽撞罷了——他大約并不清楚何謂“門面”。
勒布朗·詹姆斯對華子的言論是有回應的,也許是因為他倆都因傷沒有打全明星,所以有特別的閑暇來聊這個話題。老詹對華子的態度是完全的支持,上來就是一句“我完全理解華子的想法”,但接下來他的說法似乎和年輕人的想法有了一些出入:“我完全不懂為什么有人想當NBA門面,每天都會有人從各個角度去批評你,真是奇了怪了。”
去年2月份老詹同樣在接受采訪時聊到過“門面”的話題,他說:“我從沒說過‘我是聯盟門面’這種話,從來都沒說過。”
“但我們是有責任的,有許多孩子敬仰我們。在我20多年生涯中有許多孩子崇拜像我這樣的職業球員。所以我認為代表這個聯盟打出高水平比賽就是我的責任。我永遠會努力去為下一代人設立榜樣。”
8個月后,從沒說過‘我是聯盟門面’這種話的老詹終于說出了這種話:“大約19還是20歲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成為了NBA的門面,他們從沒說過,但我環顧四周發現,‘天哪,那個人就是我!’”
至于從19、20歲就開始成為聯盟門面這種事情的痛苦,老詹當時的說法和今年也有所不同:“你能想象在18歲、19歲、20歲、21歲,你有一大筆錢,能做想做的任何事,卻不能自由地去電影院、不能去游樂園,或不能和朋友出去玩,不能做個孩子的感受嗎?”
確實,我不能想象。我完全不能想象這種20歲有一大筆錢可以做任何事情并成為職業聯盟門面的痛苦,就像美國楊毅無法理解一個億萬富翁的老牌門面大談特談輿論批評帶來的壓力一樣。當然美楊的邏輯說來說去也就無非“若批評不自由則你他媽憑什么不讓我說”諸如此類。
當然老詹已經贏了1000場球,拿到5萬分,作為真正無可置喙的聯盟當代門面,他說當門面痛苦,那當門面就確實痛苦。A史密斯在節目上噴了一通這份痛苦之后,老詹又特意發了一篇長推特,大致意思說咱們應該討論的不是門面,也不是某個人或某個節目,我們應該討論籃球這項美好的運動本身,討論一下庫里的精彩表演,分析一下雷霆和騎士本賽季表現有多棒,當然球員表現不佳咱們也可以分析。
話說到這里,老詹還覺得沒說夠,又在主貼后面跟了一段:“到了咱這個階段,我真的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我。我之所以那樣說,是為了說明負面輿論對我們這項美麗的運動和球迷造成的影響。我知道我能代表很多球員發聲,更重要的,是代表世界各地眾多真正熱愛并推崇這項運動的杰出球迷們發聲。”
我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在真正熱愛的杰出球迷之列,也不清楚大家能否全面領會老詹這一段又一段的發言含義,我之所以基本全面引用,就是為了讓大家切實體驗一件事情:
華子裝完逼之后,拍拍屁股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非當事人的老詹一旦沾上,就要說三番還怕說不明白,一定要把“為別人發聲”和“責任”頂在前面,才敢讓話落地。這說明什么?
這恰恰說明擔當聯盟門面,是真挺煩的。
知名up主追夢點評華子時的說法就很到位:“華子說自己有實力成為門面,這一點我同意。但想要真正成為門面,他需要把自己的比賽提升到另一個級別,同時改善采訪表現、場外形象、個人品牌塑造。華子說他不想,這也不是他想就能辦到的事兒啊。”
追夢所言切中要害,當代NBA的“門面”不只是一個頭銜,而是一份合約,一種身份,更是一門生意。從喬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每一位都不僅僅是籃球上的王者,更是商業帝國的基石。他們的形象出現在廣告牌上,印在球鞋上,代表著NBA的文化,也維系著NBA的生意。
詹姆斯是這個身份的典型樣本。2003年,他進入聯盟時,耐克立刻給了他一份9000萬美元的合同,聯盟和資本市場則聯手把他推上神壇。從那一刻起,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次亮相,都被賦予了特殊意義。他不僅僅是一名球員,更是一塊巨大的商業招牌,需要時刻保持完美,無論是球場上還是球場外。
詹姆斯當然足夠強大,他連續20年保持巔峰,贏得了4個總冠軍、無數個人榮譽,還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他是NBA歷史上最成功的門面之一,但他也是這個身份的囚徒。二十年來,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鎂光燈下,每一次言論都可能影響市場,每一個決定都可能牽動數億美元的商業利益。他不能隨便說錯話,不能隨便表露情緒,甚至連社交媒體上的發言都要精心計算,確保既能展現個性,又不會影響商業合作。
這大概就是老詹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還要把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說三遍的原因,早已超越20歲的年輕富豪不能隨便出入公共娛樂場所的范疇了。至于在生意場中戴著面具沉浮究竟是快樂更多,還是痛苦更多,沒人能替代老詹回答這個問題。
華子和門面的真實差距,確實就隱藏在追夢的三言兩語之中,他的賽場價值還沒有來到巔峰,這一點也許可以隨著時間改變,但他在場下的行為表現,距離門面可能比場上更遙遠,哥們兒是這兩年來受裁判迫害妄想癥最嚴重的人,沒有之一,另外他也可能是法克口癖最嚴重的年輕人,數次在全美直播是上來就是一句媽惹法克,鼓勵朋友“你媽惹法克的要好好表現呀”,賽后美女記者采訪剛說一句“gentlemen”,紳士華就能爆一句“我們媽惹法克打得也太媽惹法克的好了!”至于他那些豎中指、丟皮球、技犯滿格禁賽之類的事情不提也罷。
總之就是距離還很遠,球員功成名就之后確實很難控制自己的一些惡癖,沒有誰是完美之人,媒體可以掩蓋一些真相,但如果你在職業生涯初期就這么素質低下,就連性情中人之類的人設都很難塑造。其實早在兩年前追夢就以“難成門面”評價過另外一位年輕球星——愛玩槍的莫蘭特。
追夢當時說得再明白不過:“你讓NBA難堪就無法成為聯盟門面。詹姆斯和庫里都不會這樣。你要明白,能夠成為NBA的門面是一種特權,哪怕你擁有成為門面的機會都很難得。一支爭冠球隊,排西部第二的球隊就這樣被浪費了,奪冠很難,不是有好陣容就能奪冠的。”
追夢實際上暗示了某種流傳已久的“陰謀論”:聯盟就是會讓門面球員成為既得利益者,因為聯盟和門面之間本身就是利益相關的。踩完莫蘭特之后,追夢又吹了一通老詹:
“勒布朗的球場貢獻、穩定性與耐久性證明了他的生活方式。我最近一直在說他是NBA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門面球員。想想我們現在所生活的時代,遍地都是相機,還有社交媒體,但他從未有過丑聞,他從未被捕,從來沒有醉酒的照片。”
其實你把這段話里面的勒布朗換成庫里,或者換成杜蘭特,其實都一樣,這就是我們當下的門面球員詹庫杜為我們樹立的門面標桿:
當代NBA門面既要有最高的賽場價值,還要有更高的市場價值,以及持之以恒的嚴格自律。
門面標準當然說法很多,雷迪克的標準就兩條,一是總冠軍,二是想要成為門面的心。他舉例說小卡球打得很好,也拿到了總冠軍,但他真不想成為門面,約基奇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來,華子的話可能真的有點道理,文班確實是當下最具備成為下一任門面可能的人選,除了入行一年半來球場表現實在太棒、提供的想象空間實在太大外,場外表現也是一流,說話談吐心思縝密不提,我就說一件事情,據說小孩兒現在去打比賽前都開始學老門面讀書了,光這一點就真的不得了,畢竟眾所周知打籃球打到最后,拼的還是文化素養。
另外關于生意的那部分,拉希德-華萊士曾經有過一個論斷:“當代NBA力圖擴展海外市場,之前的幾個海外超巨性格上多少有點悶,文班確實是更值得聯盟力推的種子選手。”
這話是有點道理的,據報道2023年選秀夜結束后,文班就和總裁肖華共進晚餐,集中討論了三個話題,一是全球影響力,二是NBA的未來,這第三條就是如何做好聯盟門面。您細揣摩,已經不是討論能不能做,而是討論如何做好了。
記者問到文班本人如何看待當聯盟門面這件事,這位法國外援微微一笑:“蜘蛛俠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話本身是不是蜘蛛俠說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中這份理所應當的輕松感。文班實際上也總結了他自己對于門面的理解,聯盟中還有更詳細的門面之道,源自塔圖姆。
事情是這樣的,23年的時候聊到誰是下一個門面,圖圖說“太多人了。包括我在內。”
24年2月再聊這個話題,圖圖的話變成了:“我覺得我應該接過來。我真這么想。只要我拿到冠軍,那就再清楚不過了。”
后來發生了什么大家都看到了,綠凱真的拿到了冠軍,但圖圖看起來更不像個門面了。因為別人一張嘴就很簡單:您在總決賽中都不是綠凱的門面,怎么能是聯盟的門面呢?
就在上周,圖圖終于拋出了他對門面的總結:“我真不想讓自己卷入那些有爭議的的討論。他拿過總冠軍嗎?是的。他贏得過奧運金牌嗎?是的。他所在的球隊總能贏球嗎?是的。他入選過最佳一陣嗎?是的。這些都是證據確鑿或一目了然的事情。門面總會有爭議,但我各項條件都符合。”
圖圖的“門面門檻”總結得很好,尤其他用第三人稱指代自己確實很有門面的感覺。不過,小喬丹所在的球隊總是贏球,也拿過總冠軍、奧運金牌,甚至是雙最佳一陣,但我不確定他是否也曾是聯盟門面,也許成為門面這件事的標準就真的又多又很隱晦吧。
追夢在點評華子的時候還提到過一個隱藏標準:“愛德華茲現在多大?23、24歲?如果想成為門面,現在就必須開始構建。等到27歲再想開始,那就來不及了。”
塔圖姆生于1998年3月3日,剛剛度過自己27歲生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