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報道,俄羅斯和烏克蘭官員表示,烏軍當地時間周四凌晨使用無人機襲擊了俄羅斯最重要的戰略轟炸機基地之一——薩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軍基地,引發巨大爆炸和火災,目前還不清楚俄羅斯的具體損失情況。現場視頻顯示,無人機襲擊發生后,巨大的爆炸從機場蔓延開來,恩格斯市上空騰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摧毀了機場附近的房屋。據悉,恩格斯空軍基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是俄羅斯戰略航空兵的重要軍事設施,距離烏克蘭邊境450多公里,俄多輛核檢測車,緊急趕往現場。
關于烏軍此次無人機襲擊的具體細節尚未明晰,不過有關本月初俄軍墜毀的圖-22M3“逆火”超音速中程轟炸機,已披露了更多相關資訊。烏軍最高指揮官西爾斯基聲稱,“數日之前,我們順利地將一架圖-22M3遠程轟炸機擊落,正是在其著陸之際,我們的無人機精準命中目標,該轟炸機估價接近1億美元。”本月上旬,俄羅斯一架“逆火”轟炸機在伊爾庫茨克地區不幸墜落,機上四名機組人員緊急彈射逃生,遺憾的是,其中一人未能生還。
被襲擊地點(資料圖)
在2023年和2024年,烏克蘭也組織多次無人機對該基地進行襲擊,尤其是在2023年12月前后,烏克蘭軍隊一個月內對恩格斯空軍基地進行了三次襲擊。美國軍事網站“戰區”當時根據衛星圖像分析稱,雖然該基地在這次襲擊中的確沒有明顯受損,但俄空天軍在恩格斯的遠程航空活動顯著減少,高峰時期該基地部署了近30架轟炸機,遭到襲擊后部署數量減少到11架左右。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稱,此次恩格斯空軍基地遭襲后發生爆炸并起火,之后發生二次爆炸。
相比之下,現役的圖-22M3平均機齡42年,比飛行員的爸爸年紀還大。 這些轟炸機至今還在用上世紀70年代的機械儀表,連衛星導航都沒有。 俄軍不得不讓它們低空飛行手動投彈,結果被烏軍單兵防空導彈都能擊落。西方制裁讓俄羅斯連零件都湊不齊。 2025年1月,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喀山飛機制造廠,直接炸毀了生產圖-22發動機的車間。 如今俄軍能正常起飛的圖-22M3只剩27架,每次出動前都要用膠帶修補機身裂縫。
烏軍(資料圖)
另外,當地時間3月2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前顧問阿列克謝·阿雷斯托維奇接受采訪時透露,烏國防部情報總局曾計劃,如果基輔在與俄羅斯的沖突中失利,就炸毀本國所有核電站和打擊(烏)可及范圍內的俄羅斯核電站。
阿雷斯托維奇還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關于美國可能接管烏克蘭核電站的言論發表了看法。特朗普曾表示,美國擁有這些設施將是對其安全的“最佳保護”。阿雷斯托維奇認為,美國這么做是為了防止核災難的發生,為美國控制核電站開脫。
回顧歷史,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曾繼承了蘇聯大量的核武器。可到了后來,俄羅斯、歐洲、美國卻聯合起來向烏克蘭施壓,逼迫烏克蘭拆毀了如此多數量的核武。試問如果這些武器仍在,這場仗還有可能爆發嗎?從這一點來看,烏克蘭研發核武器的計劃或許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但這樣的可以理解又能換回什么呢?或許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敢打包票說出那個答案。烏克蘭的未來,依舊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
普京(資料圖)
而從基輔到莫斯科,從布魯塞爾到布拉格,這場代理人戰爭的硝煙已彌漫整個歐洲。無人機蜂群劃破夜空的軌跡,既是對傳統防線的嘲弄,更是對現代戰爭本質的叩問:當戰場變得無處不在,當平民與軍人共享同一命運,我們是否正在見證戰爭形態的徹底蛻變?
那些墜落在俄羅斯大地上的無人機殘骸,終將成為21世紀戰爭史的特殊標本。而今夜,當人民抬頭望向星空時,是否也會思考:下一次劃破夜幕的,是流星,還是鋼鐵之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