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全球金融市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卷——美國國債遭遇史詩級拋售,這里面的核心原因自然是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政策,使得30年期收益率沖破5%大關,創(chuàng)下1981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更戲劇性的是,這場危機的導火索竟直指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日本。
一邊是日本政府高調宣稱“絕不拿美債當談判籌碼”,另一邊市場傳言日本對沖基金瘋狂拋售引爆連鎖反應,當美債“安全資產”神話搖搖欲墜,這場金融地震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權力博弈與時代變局?
蝴蝶效應
4月9日東京午盤,一筆神秘的美債拋單引發(fā)海嘯。
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90分鐘內飆升20個基點,日本30年期國債同步暴漲至2004年以來最高水平。
市場嗅覺敏銳者立即捕捉到異常:拋售集中發(fā)生在亞洲交易時段,且日美國債罕見同步暴跌,矛頭直指日本機構。
日本農林中央金庫的“60倍杠桿爆倉”傳聞不脛而走。
這家掌控著日本農業(yè)命脈的金融機構,被曝因重倉美股遭遇特朗普關稅沖擊,不得不在4月8日夜間瘋狂拋售超千億美元美債補倉。
盡管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次日緊急辟謠,強調減持僅為“匯率干預儲備”,但市場注意到:
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已悄然減持美債近800億美元,恰與日元匯率保衛(wèi)戰(zhàn)時間線高度吻合。
而更深層的戰(zhàn)略調整也浮出水面。
面對日元匯率持續(xù)承壓,日本央行正將美債持倉從“長期投資”轉為“流動性儲備池”。
1.07萬億美元的美債頭寸,既是應對貨幣危機的彈藥庫,更成為隱形的金融威懾力量。
當美國試圖通過24%汽車關稅打壓日本經濟命脈時,東京交易員鼠標輕點引發(fā)的債市動蕩,竟迫使白宮暫緩關稅政策。
這種“金融核威懾”效果,遠超傳統外交抗議。
美元霸權裂痕里的攻守道
可以說這場危機暴露出美債體系的致命軟肋。
36萬億美元債務規(guī)模下,4.5%的利率意味著每年1.62萬億利息支出,相當于美國聯邦收入的26%。
而且今年還有9萬億美債到期。
日本此番拋售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20基點,直接增加美國年付息成本800億美元,相當于五艘航母的建造預算。
更危險的是,6月即將到期的6萬億美元債務需要再融資,若持續(xù)遭遇拋售潮,美國或將面臨技術性違約風險。
市場結構嬗變加劇危機傳導。
對沖基金的“基差交易”規(guī)模已達2019年峰值的兩倍,這些通過百倍杠桿套利現券與期貨價差的資本巨鱷,在波動加劇時被迫平倉,形成“拋售-暴跌-強平”死亡螺旋。
而日本機構投資者的集體轉向更具象征意義。
作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者,其持倉策略從“被動持有”轉向“主動調控”,標志著美元信用基石出現松動。
美國試圖多管齊下化解危機:財政部啟動“隔夜回購工具”日吞千億拋盤,醞釀“優(yōu)先兌付主要債主”方案,甚至施壓日本央行維持超低利率。
但這些措施恰似在潰堤前用膠帶修補裂縫。
當日本投資者單周凈拋售2.5萬億日元外債創(chuàng)五個月新高,當中東土豪通過倫敦暗盤抄底時,全球資本正在用腳投票重構金融秩序。
這場美債風暴絕非偶然。
日本拋售背后,是各國對美元霸權離心力增強的縮影。
中國連續(xù)6年減持美債至7590億美元,同時狂攬583億美元黃金;
沙特、巴西推進人民幣石油結算,動搖石油美元根基。
而美國試圖用關稅大棒維系霸權,反加速了金融反噬。
當前格局恰似1914年前夜的金本位崩塌——舊體系難以為繼,新秩序尚未成型。
對于中國而言,保持戰(zhàn)略定力至關重要:
既需利用美債利息收益反哺科技國防建設,更要通過數字貨幣、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等“鈍刀割肉”方式重塑貨幣體系。
當日本在美債戰(zhàn)場意外撕開突破口,歷史正在見證,單極金融霸權謝幕的序幕已然拉開。
堅持原創(chuàng)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作者,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信息來源:
《日本股市跌幅擴大!日經225指數跌超3%》證券時報
《美債遭大幅拋售!3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4.95%,創(chuàng)1982年來最大周線漲幅》時代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