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陳敏成為最新一位從美國回國的中國學者。此前,陳敏的丈夫、曾任美國普渡大學計算與應用數學中心主任的沈捷,已提前回國,擔任東方理工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聯合早報》梳理發現,去年以來至少有17名頂尖科學家從海外回國,他們多數來自數學和物理學領域。
這些“海歸”學者加入的機構,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傳統頂尖學府外,也包括一些近年來新成立的研究機構和院校。
陳敏和沈捷夫婦從美國歸國,他們是上世紀80年代公派留學一批人,完成學業后選擇滯留美國,已經違約。
陳敏夫婦此行是回國養老,滯留美國幾十年,為什么這時候選擇歸國?是否存在某種社會現象?
陳敏于1982年在北京大學畢業,83年公派法國溜學,2023年美國杰岀教授。
看到這樣的簡歷,網友們不淡定了,在外40年,貢獻青春為美國人努力。現在說回國效力?中國現在不缺老年人,請把崗位讓給年輕人最好。
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現在還不富裕,怎么還有面子回來養老?會占用我們的養老金嗎?
對于當年公派留學那一批人,完成學業后選擇滯留美國的群體,我們應該怎樣看待?
有網友表示,可以應允許他們晚年歸國繼續發光發熱,但是應該建立懲戒制度,追繳違約金和滯納金?
17名美國人來到中國養老,會不會改國籍?
要是回來的都是頂尖科學家,大家肯定會歡歡喜喜迎接的。
可最近回來的這對華裔學者夫婦,陳敏和沈捷,雖說也是學者,卻算不上頂尖。
他們是公派留學的,當初出國是有契約的,他們逾期不歸,就成為違約事實。
按道理,追繳違約金也不過分。國有國法,對這種違約滯留的公派留學生,得有個懲戒制度,不能就這么算了。
特別是像他們這樣晚年了才回來的,到底該不該接納呢?
他們出國的時候,國家窮的時候,你不愛國,棄國如敝履。
國家強盛了,你又想“愛”國了,想回國養老了。好事全讓你們占了?
改革開放之初,整個國家非常困難,擠出為數不多的資金用在公派留學生身上,就是希望他們能學成后報效國家。
但不少人還是吃里扒外,打著學術自由的旗幟,停留在美國,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美國和中國的紅利都要吃,什么好處都想占盡。
公派留學,學成滯留他國說叛國罪都不為過吧?那個年代,十萬個農民一年的收入,都供不了一個留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