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突破1222萬人的背景下,各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正多方開展促進大學生就業活動。記者了解到,隨著畢業季的臨近,聘達人正發揮“一地簽約 全球服務”的優勢開展校企合作生態建設,破解企業用工荒與畢業生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為穩就業大局注入新動能。
聘達人校企合作項目,助力大學生到北京奔馳實習就業
一、政策東風:校企合作駛入“快車道”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人以上”目標,特別強調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等路徑緩解就業壓力。政策紅利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迅速行動。
比如,科銳國際、前程無憂開展了“數字英才培養計劃”,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中智集團開展“就業大數據實驗室”,預測崗位需求;聘達人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大數據驅動、精準需求匹配和全鏈條服務,有效地對接企業與學校,為大學生實習和就業開辟了廣闊的通道。
二、精準對接:技術賦能打破“信息孤島”
用工企業需求與學校之間的信息不匹配的難題由來已久,各方一直在努力突破。記者在走訪時通過聘達人負責人了解到:從人力資源專業服務商的角度,不僅要搭建交流平臺,還要深入參與到合作的各個環節。比如招聘信息難以精準傳達、高校對企業用人標準了解不足等。
? 深入的學校調研:通過收集大量的學生信息并進行大數據賦能,了解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規劃、興趣愛好等,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實習和就業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精準匹配。
?對企業需求的精準把握: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根據制造業、物流供應鏈產業、服務業、大消費、生物醫藥、大健康等不同產業的特點,詳細了解企業的用工需求、崗位技能要求以及企業文化等的特殊需求,進行定制化的人才交付。
聘達人對接企業和高校,為學生精準培訓
三、創新實踐: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基于對企業和高校雙方需求的深入了解,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也在從“人才擺渡人”的傳統角色,向“人才發展合伙人”轉型,共建多方共贏生態。
以總部位于北京的聘達人為例,注重產教融合,開展技能實訓營、就業服務站等場景化服務,為大學生就業創業、職業規劃、職場技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支持。
其4月組織的校企合作,就吸引了來自50家優質企業和26所高校的學生參加。其中汽車物流專場現場氣氛熱烈,不少學生在對接會后與企業達成實習意向,部分優秀學生甚至直接拿到就業offer。
四、未來圖景:構建“人才生態共同體”
隨著《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的深化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將在三端同步發力:
企業端:聚焦“專精特新”企業需求,探索“訂單式培養”“技術入股”等模式,破解AI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芯片設計等領域“用工荒”。
校園端:提高教育的實用性,強化實習管理和就業指導方面的提升,幫助學生順利從校園過渡到職場。
學生端:構建“實習-就業-創業”全周期檔案,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技能認證可追溯,提升人才技能與企業需求的更優匹配。
專家指出,從政策紅利到技術賦能,從崗位匹配到生態共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正在重塑校企合作的底層邏輯。正如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負責人所言:“未來的校企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構建‘人才-產業-創新’的共生生態?!边@些創新模式不僅能緩解當前就業壓力,更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儲備新型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