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遼寧營口某地,一名南方姑娘與朋友開寶馬出行,疑似被一大爺碰瓷,為了保留證據,女子只好一邊錄像一邊報警。
可大爺也沒閑著,不僅倚在寶馬車上,更是叫來十多口家人為其撐腰,但感覺冤枉的女子就將這件事情發在了網上,可大爺也始終認為自己是冤枉的,甚至還控訴自己遭到了網暴。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誰才是冤枉的呢?
監控死角下的“演技”
車主是來自貴州的旅居博主“小小甜同學”,她她通過視頻記錄東北的特色,從冒著熱氣的鐵鍋燉,到冰雪中的玩耍,從充滿溫情的小巷,到廣闊大地的豪邁。
可是在當地下午,她就以5至10公里/小時的極低車速駛入停車場,可這時候卻發現一位手持藍色布袋的大爺迎面走來,出于謹慎,她停車等待,但對方徑直貼近副駕駛車門,主動倚靠車身,隨后聲稱被撞。
為了避免被“碰瓷”,車主就立即用手機錄像取證,可不料卻遭到大爺威脅:“關掉錄像才能談,否則沒得商量!”
而且在爭執中,大爺突然撥打電話,短短幾分鐘內,十多名自稱家屬的男女到場,將車輛圍堵,尤其是人群中一名大媽還高喊“他有心臟病”,隨后大爺便從倚靠轉為癱坐,最終躺倒在輪胎旁,被救護車送醫。
雖然說警察及時地趕到了現場,可因為事發地恰巧為監控死角,而警方也無法調取直接證據,這時候車主就質疑大爺可能精準選擇無攝像頭的區域,而且他的家屬從撥打電話到聚集僅過去了數分鐘,甚至還超越了警方的速度。
網友曝猛料
而且根據車主的回憶,一位好心的路人還勸她:“給他三百塊錢算了,他們家一看就是不好說話的人。”另一位大爺也說:“就看你開寶馬,還是外地車,你要是開個面包車,老頭看都不帶看一眼,不帶往上貼的。”
這些話雖然表面上是勸解,可實際上反映了一些情況,畢竟在“碰瓷”中,外地豪車經常會成目標,甚至一些還會有團伙分工,例如老人“碰瓷”、家屬施壓、路人勸和,形成完整訛詐鏈條。
不過當車主將這條視頻發在網上后,就有很多網友進行了分析,畢竟車輛側面無碰撞痕跡、車主車速接近步行、大爺倒地動作刻意連貫,甚至有人翻出2023年長春某碰瓷案老人照片,稱其與涉事大爺相貌相似。
這時候大家就懷疑大爺并不是第一次這么做,更是認為他可能經常假裝被撞來騙取賠償,但如果這樣的行為屬實的話,那就說明他可能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慣犯。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4月14日,大爺以賬號“代姥爺”發布視頻,指控車主“網暴”,并稱其隱瞞倒車細節,且附近攝像頭能佐證自身清白。
但是根據大爺公布的監控視頻來看,網友就發現車輛緩慢移動及大爺主動貼近,未見碰撞過程,而且視頻中剪輯專業,配有轉場特效與表情包,被質疑由團隊運作。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這樣一些些“漏洞”,大爺并沒有過多的解釋,反而是在第二天就主動將視頻進行刪除,可即便是這樣,“職業碰瓷”、“團伙作案”等標簽已深入公眾認知。
等待結果
雖然說目前警方并沒有發表結論,可車主仍然在配合調查當中,但是根據車主的描述,這件把事情已經影響到她的工作與生活,可即便是這樣,她仍然堅持等待警方公正處理。
但這件事情也讓網友產生了擔憂,畢竟不查明真相的話,不僅個體權益受損,更可能加劇地域污名化,而且即便是大爺存在碰瓷的行為,那高齡違法者處罰力度有限,仍然無法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而且團伙作案取證困難,涉事家屬多以“關心傷者”名義介入,難以認定共犯責任,甚至就連保險公司對無實質碰撞的糾紛常拒絕理賠,而車主要想維權的話,那成本會很高。
但不管怎樣,還是希望這件事情能夠早日水落石出,更是希望類似事件能夠不再發生!
主要信息來源:
當事人賬號:小小甜同學
當事人賬號“代姥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