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的浩瀚星空中,思政如熾熱太陽,照亮價值的征途;歷史似閃耀星辰,訴說歲月的變遷;地理像璀璨星河,展現山河的奧秘。如今,政史地組的老師們齊聚賽課舞臺,碰撞思維火花,為大家呈上一場知識與教學藝術交融的盛宴,快隨我們一同去領略。
政治組
李雪鳳老師的課堂先通過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回顧相關知識點,并帶領學生一起朗讀重點考點知識,加深學生印象;然后分析學生試卷考試情況,幫助學生清楚自己所處的等級以及在班級內所處的位置,更好掌握自身的學習狀況;重點進行試卷高錯率選擇題和大題的講解,選擇題講解過程中邀請學生先起來講題,老師再進行點評補充完善,著重進行大題的分步驟講析,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知識點去分析材料,回答大題。試卷講完總結本課高頻易錯知識點,并進行變式訓練,鞏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和提升學生利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悅老師借助錢學森的言論和中國成就視頻,引導學生思考中國人取得成就的原因,引出自強不息精神。
圍繞“為什么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和“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展開。通過分享古往今來英雄模范事跡、身邊自強人物故事,讓學生認識到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借助梁文鋒、王興興等人物案例,總結出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需樹立遠大理想、練就過硬本領、堅持不懈實干。此外,布置“我的自強計劃書”實踐作業,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強不息。在本次教學中老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效培養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
簡小佩老師獻上的是政治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復習課,課堂共分為三個環節進行。首先以短劇視頻為導入,讓學生回憶黨史過程中的重要時間點。第一環節為單元知識體系構建,讓學生上臺展示單元體系框架,加深對主干框架的印象。第二環節為選擇題巧應對。邀請同學上臺分享積累的第一單元的易錯易混點并進行限時訓練選擇題和講解。第三環節為主觀題妙突破。教師邀請學生上臺分享主觀題儲備知識,并進行主觀題的限時訓練,并請一位學生上臺做并向其他同學分享做題過程。
課程設計以單元知識架構為基礎,在對易錯易混點的梳理中自然地對選擇題進行訓練,在對主觀題答題要點的回顧中進一步訓練主觀題,全程結構流暢。部分活動時間稍緊,可增加同學互評環節深化理解,實現育人目標。
歷史組
孫妤林軒老師的課堂通過情境創設與互動探究,激發學生的歷史思維。地圖與技術分析增強了時空感知,小組討論培養了辯證分析能力。增加航海日記等史料閱讀,深化對航海家精神的理解。整體設計緊扣課標,將抽象的全球航路轉化為具象的探索歷程,有效落實了唯物史觀與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地理組
奐璐迪老師的課堂以 "跟著美食探亞洲" 為主題,構建 "環境 - 文化" 的認知鏈條。教師首先以日本壽司、泰國冬陰功湯等亞洲特色美食圖片導入,引發學生對自然環境與飲食文化關系的思考。首先,通過填空、填圖等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亞洲地理位置、氣候類型及地形特征。在 "知識遷移" 環節,教師以印度、日本為例,指導學生運用亞洲地理位置分析方法,自主歸納區域地理特征,培養空間思維能力。重點探究環節通過 "亞洲季風氣候形成機制" 動態模擬,結合冬季風與夏季風的風向繪制,突破季風氣候成因的難點。案例分析部分,學生分組討論日本壽司的食材構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從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漁業資源、地形特征等角度深入剖析,實現從自然環境到人文現象的邏輯推理,體現了地理學科綜合性與區域性的特點。
陳小雨老師的課堂通過地理習題展開。在題目中精選了三道習題,經過師生之間的講解和互動,幫助學生明白地理問題解決的思路。規范學生關于讀題,理解問題以及答題規范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做題進一步回顧了日本的產業變化,拓展學生們對于開發產業,和對于日本區位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在解題思路上更加清晰。在課堂中能夠增添很多互動環節和學生討論環節,幫助本堂課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此次新苗杯賽課雖已然落幕,但青年教師們對教育的探索永不止步,這些精彩的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教學方法創新的大膽嘗試。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乘風破浪,培育出更多棟梁之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