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由安斯泰來中國主辦的“中國胃癌創新大會(2025 CGIC)”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以“以精準,創‘胃’來”為主題,匯聚國內胃癌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通過多維視角剖析胃癌精準診療體系的革新方向。會議聚焦三大核心板塊:中國晚期胃癌治療范式演變、Claudin18.2(CLDN 18.2)靶點臨床研究突破及精準醫學動態風向,深度探討從基礎科研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創新路徑,為中國胃癌防治事業注入新動能。
【中國胃癌創新大會(2025 CGIC)現場】
胃癌被稱為“中國式癌癥”,中國新發病例占全球近40%。2022年,中國新發胃癌病例近36萬例,死亡近26萬例,分別占全球的37%和39%,是我國癌癥相關死亡第三大因素。因早期癥狀隱匿,約60%胃癌患者確診時已至晚期,晚期治療手段有限、預后不佳,中國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9.1%。在胃癌防治工作中,推進突破性治療方案的研發是當前的臨床迫切需求。
中國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第四屆理事長徐瑞華教授表示:“中國胃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半,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基于SPOTLIGHT和GLOW兩項III期臨床研究的數據支撐,以CLDN 18.2為作用靶點的治療方案于去年年底在中國獲得了上市批準,標志著中國消化道腫瘤治療向個性化、精準化邁出了堅實步伐,展現了全球醫學同道協同創新的強大動力。”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中心首席專家季加孚教授表示:“中國胃癌呈現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進展期比例高,早期診斷率低、生存質量低、治療選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當前全球在胃癌精準治療領域取得的革新性突破,體現了深化國際合作、加速創新藥物落地的重要性,成為精準醫療與個體化治療的典范。未來,多學科協作將推動胃癌腫瘤治療向更高效、更精準的方向發展,為胃癌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
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院長李進教授表示:“我國胃癌患者現有治療手段仍然有限,亟待新的治療藥物與方法。近期NCCN和ESMO等國際指南更新了胃癌在精準靶向治療領域的進展和突破。目前國內CSCO指南的更新工作也在穩步推進,這意味著國內晚期胃癌的治療格局正在與國際接軌,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胃癌的整體治療水平,逐步將胃癌個體化治療的愿景變為現實。”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腫瘤醫學中心主任梁軍教授表示:“‘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其中提高消化道腫瘤患者,尤其是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關鍵任務之一。近年來,從傳統化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ADC及細胞治療等新興療法的突破,顯著提升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狀況,推動了診療模式的革新,為胃癌精準治療開辟了新的路徑。作為胃癌新興靶點,CLDN 18.2的發現和藥物研發及獲批為中國胃癌患者帶來了更多新的希望。與此同時,胃癌CLDN 18.2規范診斷和患者用藥經驗的積累也對臨床和病理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院內科室密切配合,共同推動胃癌診療學科建設,為更多潛在患者帶來臨床獲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徐建明教授表示:“此前,胃癌治療領域中HER2靶點雖有突破,但患者陽性率約12%,在臨床應用和患者等多方面依舊存在較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CLDN 18.2靶點的研究突破意義重大,其在胃癌中陽性率約為38%,意味著又為超過三分之一的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選擇。同時隨著分子靶向治療研究的深入,如FGFR2、MET等靶點的探索為胃癌治療帶來新方向,進一步拓寬了胃癌靶向治療的適用范圍。以CLDN 18.2靶點為突破點的創新治療方案,有望與HER2、FGFR2、MET更多靶點共同構建起多元化的胃癌靶向治療體系,為中國數量巨大的患者提供了精準個體化的醫療解決方案。”
安斯泰來中國區總裁趙萍表示:“中國在胃癌領域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安斯泰來中國從2019年開始,就參與到CLDN 18.2為作用靶點的創新藥物的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中,并首次實現了安斯泰來中國與全球同步研發和同步獲批, 成為中國胃癌精準治療這一賽道的領先者。讓中國患者全球同步受益于創新的精準靶向治療解決方案,幫助晚期胃癌患者重獲生命曙光,是安斯泰來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最佳詮釋。安斯泰來將繼續攜手醫療各界同仁,共同推動中國胃癌患者生存質量與生存時間的雙重改善,提升全球創新成果對中國患者的可及,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早日實現。”
會議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陳凜教授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艷橋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拉開序幕。在本次大會亞洲胃癌診療領域的專題討論與對話環節,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徐建明教授、新加坡伊麗莎白醫院Choo Su Pin教授、韓國延世大學健康系統延世癌癥中心Minkyu Jung教授圍繞中國晚期胃癌治療的演變和前景、新加坡胃癌治療的開創性研究與臨床實踐、韓國晚期胃癌治療的里程碑與發展等主題進行分享,就亞洲胃癌治療的現狀、挑戰與發展方向展開深度剖析交流,為提升亞洲地區胃癌治療水平提供了思路。
會議壓軸篇章以精準醫學實踐為軸,匯聚了眾多業界精英的智慧與洞見。安斯泰來全球精準醫學與診斷部門負責人Diarmuid Moran博士以"CLDN 18.2伴隨診斷的開發:從生物標志物到臨床應用"為題,深入闡述了伴隨診斷試劑從靶點發現到標準化生產的全鏈條開發路徑。此外,安斯泰來中國副總經理及開發本部負責人王娜引領與會者共同踏上了一場關于以CLDN 18.2為作用靶點的創新藥物的“發現之旅”,回顧了該藥物研發歷程中的關鍵節點與突破性進展,為與會者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學事跡。
作為大會的重要支持方,安斯泰來向全體40000余位與會者展示了以CLDN 18.2為作用靶點的創新藥物從研發走向臨床應用的歷程,展現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進展。國內專家圍繞中國胃癌精準診斷面臨的挑戰、機遇與規范展開研討,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策略。此次大會不僅為國內外胃癌領域專家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更彰顯了安斯泰來致力于推動消化道腫瘤領域學科不斷發展的企業使命。未來,安斯泰來將繼續深耕腫瘤領域,依托全球研發網絡的優勢知識儲備與中國本土化戰略,為中國胃癌的疾病防治注入更多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