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朝鮮戰場三位美國將軍的不同命運》、《蔣介石三度出兵朝鮮戰爭未遂始末》、《彭德懷,朝鮮戰場上三次遇險》
1953年,史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停戰談判,朝鮮停戰談判,歷時749天終于結束。
中美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金日成、彭老總和克拉克分別在協議上簽了字。至此,打了兩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在協議簽訂后,中國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新中國歷史開始翻篇,此后一路騰飛。
如今中國已經繁榮強大,再不需要忍受晚清時期的屈辱。當我們回顧這場戰爭時,大多數人也都能激情講述,對其描述個大概。
但這場戰爭畢竟和我們隔了數十年,因此我們對這場戰爭的認知未必全面,其中有不少真相,我們可能知曉一二,但了解程度或許還仍遠遠不夠,因為很多知識可能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夸張的多。
第一,美國讓人驚嘆到不可思議的后勤。
小時候,長輩們可能都告訴過我們,抗美援朝艱苦,志愿軍和美國人的后勤差距極大,美國人吃著面包,而我們只能吃冰冷的土豆和難以下咽的炒面。這場戰爭,是志愿軍餓著肚子打贏的。
這是一種共識,自然不是什么冷知識。可查閱資料我們會發現,不少人對志愿軍和美國人的后勤差距之大,還是大大低估了。
根據資料記載,我們最初入朝的部隊幾乎就沒有后勤保障,只能每個人背著干糧帶前進。
而且為了躲避敵人飛機掃射,我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吃硬的像石頭一樣的土豆。又因為炒面難以下咽,志愿軍大多直接就著雪和炒面一起下咽。
那么與此同時,美軍到底吃些什么呢?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常見的是三人份c口糧包裝,其中包含了,餅干、午餐肉、豆子、脫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甚至還有香煙火柴與剃須刀。
兩相對比之下,我們就能發現其中有多懸殊。美軍哪里是在吃面包?這簡直是在享清福。畢竟對比那時候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水準,恐怕美國人的這些軍用餐稱得上領先幾個時代。
可就這,美國大兵還嫌棄,正如《那年那兔》中所演繹的那樣,美國大兵對午餐肉罐頭討厭到極致,對后方的供給仍頗為不滿。
更離譜的是,這還只是美國人的標準餐。根據美國自身的記錄,他們還下了指標,要保證前線的士兵每天能吃上新鮮的肉制品、蔬菜和沙拉,至少一周不重樣。
記得在抗美援朝相關紀錄片中有記載,志愿軍在美軍火力的壓制下,供水都非常困難,能夠吃上一個朝鮮的蘋果,那已經是十分難得。
而當時美國士兵居然能夠吃新鮮的肉和蔬菜,這無疑表明:雙方的體力補充和營養狀況就已經出現鴻溝般的差距。
可這還不夠,仔細觀察會發現,美方規定:必須要保證一周至少2~3次供應餡餅蛋糕和各種副食品。前線的普通士兵每周在冬天可以獲得一次吃冰激凌的機會,夏季則增加到每周2~4次。
蛋糕和冰激凌,這在那個時代,在當時朝鮮戰場上顯得是多么另類,但卻居然出現在美軍的餐桌上,恐怕任何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只能感慨美軍后勤的強大。
第二,彭老總遭遇的看似平凡,實則不一般的危機。
都說抗美援朝是彭老總的機遇,這句話的確沒錯,畢竟他能得到國內外的一致高度評價,打出世界威名,確實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但必須明晰的是,在這場大戰打贏前,彭老總從來沒有覺得這是必勝的戰功,所以他始終保持著為共和國榮辱戰死的犧牲精神。
為什么這么說?這是因為當時戰場上,彭老總作為當時志愿軍最高統帥,卻幾乎沒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在資料記載當中就明確提及,彭老總至少有三次面臨生死危機。
到達朝鮮前線后,因為美軍過于強大,彭老總經常近距離觀察戰場變化,并及時作出反饋。當時不少將領勸過他要注意安全,他卻反過來質問道:來朝鮮是來躲飛機的嗎?
對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彭老總的勇氣,通過這短短幾個字大家都能感受到:他面對千軍萬馬而不懼的魄力。但是彭老總的舉動無疑是非常危險的,畢竟美軍的飛機大炮可不長眼。
1950年志愿軍黨委根據敵機關活動情況,決定志愿軍司令部機關干部全部上山,以避免敵機襲擊。當時彭老總卻堅決不肯上山,洪學智一個人根本拉不動他,還是好幾個戰士和他一起才把彭老總“挾持”上山。
結果不曾想,彭老總剛一上山,一架飛機就朝他呆的地方投下汽油彈,一瞬間爆炸聲起,火海遍布,彭老總這無疑是與死神擦肩而過。
還有一次,即第四次戰役后,為應對敵人襲擊,有同志在彭老總的住房門口挖了一個小防空洞,以便應對緊急危機。
但當時洪學智意外發現這個洞是個直筒子,敵機可以對洞穴直接掃射,于是他趕忙叫人過來把洞加深,并用沙包堆了隱蔽墻。
在做好這一切準備工作后,第二天彭老總就遇到敵人襲擊,火力相當兇猛,房子被打壞不說,就連房內的沙發也被打了數個洞眼。
而這次彭老總能化險為夷,仍然得多虧洪學智的提前安排,這也算是第二次躲過危機。
還有1951年一次出行,彭老總原本打算坐吉普車從大同江冰層上開過去,結果發現原本厚厚的冰層被美機炸開,只留下大小不一的冰塊在水面上漂移。
當時前路已斷,美軍飛機又隨時可能追上來,情況極為緊急,好在上游忽然飄來一大冰塊,彭老總便當機立斷讓車子開了上去。
之后,他們連人帶車在大冰塊上飄蕩了很長時間,原本彭老總打算靠流速讓自身盡快飄到對岸,只是嘗試了好幾次都沒能成功。
最后彭老總決定再賭了一把,讓司機抓住時機像之前一樣開足馬力沖了過去,就這樣彭老總又一次有驚無險的度過第三次危機。
而我們看彭老總的經歷,就能知道當時抗美援朝情況有多兇險,就連彭老總也屢次有性命之攸。
第三,蔣介石背后鮮為人知的三次“小動作”。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只記得中國對抗十七國聯軍,對國民黨的小動作知道的并不算詳細。事實上,在這場大戰中蔣介石一直有積極參與,甚至曾經謀劃三次出兵朝鮮。
第一次是1950年,在北朝鮮突破三八線時,南朝鮮被打得損兵折將。李承晚為挽救敗局,于是就找麥克阿瑟請求,從臺灣就近調一個軍馳援南朝鮮。
蔣介石收到麥克阿瑟的電報后,立刻制定了反攻大陸的計劃,決定先聯合美軍從東北打開缺口,然后再于東南沿海發起南北夾擊的作戰。
可就在蔣介石準備派遣52軍入朝作戰時,美國國務院圍繞國民黨入朝作戰產生嚴重分歧,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堅決反對蔣介石介入其中。
雖然麥克阿瑟一直積極推動國民黨軍入朝,但最終還是被杜魯門一錘定音,國民黨軍隊不入朝作戰,不過蔣介石和麥克阿瑟始終沒有死心,而歷史也給了他們第二次機會。
隨著美軍出手,北朝鮮軍不敵,中國志愿軍入朝作戰,第一次戰役爆發,麥克阿瑟被志愿軍打的猝不及防,所謂的“圣誕攻勢”更是成為一個笑話。
經過這一挫敗,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再次致電杜魯門,要求國民黨第五十二軍趕緊來朝鮮作戰。蔣介石聽后也是振奮不已,立刻派了一個參謀團來與美軍商談關于入朝作戰的事宜。
結果,杜魯門再次拒絕了麥克阿瑟的提議,蔣介石又一次熱臉貼了冷屁股。當然帶給他無盡希望又失望的麥克阿瑟也不好過,他后來也被迫離開了朝鮮戰場。
接任麥克阿瑟的是李奇微,此人指揮水平不錯,不過依舊無法改變戰局。1952年,克拉克接替他的職務,但也難以應對志愿軍兵鋒,于是又重提建議:國民黨應出兵朝鮮。
這一次蔣介石還是選擇相信,因為克拉克對他放出豪言:這一次,總統和五角大樓對我的建議非常重視,望早日做好出兵朝鮮的一切準備。
結果美方還沒有來得及表態,李承晚卻站出來反對,再加上臺灣內部也強烈反對出兵,蔣介石的第三次出兵朝鮮依舊以失敗告終。
第四,仍讓人覺得難以置信的“沃克中將之死”。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和美軍的實力差距巨大,所以在前期雖然我方一直在取得勝利,可美軍始終不承認自身的失敗,直到沃克中將之死,才堵住了美國人的嘴。
沃克是美軍有名的戰術家,在二戰時期就打出了威名,綽號“虎頭狗”,抗美援朝戰役中,他擔任第8集團軍總司令一職。
從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來看,他對志愿軍可謂相當重視,而且作戰也極其謹慎。但他顯然還是低估了志愿軍戰斗力。在和志愿軍的第一次較量中,就被志愿軍包圍,開局就遭遇了損失慘重的突圍戰。
在突圍戰當中,志愿軍展現出驚人的意志力,打得美軍和南朝鮮軍隊丟灰卸甲,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意外發生了一場鬧劇。
因為部隊是潰敗,所以根本沒有做好撤退的準備工作,路上都是逃跑的人群,到處都是擁堵的車輛。當時沃克中將乘坐著吉普車逃跑,結果剛好和韓方軍用大卡車相撞,車毀人亡。
沃克中將就這樣匪夷所思的死在朝鮮戰場上。有趣的是,當時此人正在辦理晉升上將的手續,只是他已無福消受。
值得一提的是,按理來說沃克中將之死,絕對是抗美援朝戰場的一次大事件,可美國軍方和媒體都沒有聲張,只是低調的將其授勛、安葬,以至于很多人可能都從沒聽說過他。
第五,出現了讓名將范佛里特懊悔終生的一大悲劇。
1951年為挽回頹勢,美軍在9天之內動用36萬發炮彈攻擊一個高地,刷新了美軍的戰場炮彈消耗量。這一火力傾瀉般的戰斗方式,很快范佛里特推廣,并在戰場上濫用。
以至于出現美軍在反擊作戰中所使用的彈藥量,是作戰規定允許限額的五倍以上,這一鋪張瘋狂的行為被稱之為“范佛里特彈藥量”。
當年范佛里特靠著這瘋狂的火力壓制,高調宣稱:在那些戰斗的地方,絕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活。可就是這樣一個瘋狂的人,卻依舊無法打贏我們,這再一次論證了毛主席所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有意思的是,這個紙老虎不僅在戰場上一敗涂地,竟然就連他的兒子也搭了進去。1951年,范佛里特對我軍推行絞殺戰,試圖利用空中力量瘋狂轟炸我后方交通線,打算在空中將我方絞殺。
因為志愿軍無法應對美軍的空戰,所以范佛里特把對志愿軍后方的轟炸當成“刷戰功”的手段,就連他的兒子也駕駛著飛機殺向了朝鮮戰場。
可他怎么都沒想到,彭老總雖然缺少空軍力量,但卻特別擅長用“土方子”,前后一共搞出了6個戰術,一舉破解美軍的絞殺戰,創下了對空作戰3636次,擊落敵機28架,擊傷敵機158架的戰績。
而在這一過程中,1952年小范佛里特被志愿軍給打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范佛里特被打下來前,他剛剛參加完父親60歲的生日。
或許范佛里特怎么都不會想到,他和兒子一別,居然會是永別。事后范佛里特情緒崩潰,指揮接連出現失誤,最終被解職。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是國人認知中最大的悲劇,如今讓瘋狂的范佛里特也感受到了。不得不說,這也是給他上的最好的一堂反戰教育課。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些冷知識,能夠更好的讓我們理解那場戰爭的艱難。記住歷史方能珍惜和平,現在的和平繁榮來之不易,希望這能讓我們勿忘歷史,繼續開創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