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后,西班牙也被卷入其中,但是該國不想著趕緊和美國談判,其首相桑切斯卻來了中國,他想干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質上就四個字“經濟霸凌”,雖然他想的很好,但在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只會導致“多輸”局面。
(特朗普搞“經濟霸凌”,卻讓美國人先輸了)
目前不僅有美國消費者,對特朗普的決定買單,比如美國物價飛漲,生活成本激增。而且還有美國企業受到損失,供應鏈斷裂,競爭力下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而從更大的角度看,貿易戰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WTO的規則也遭破壞。
作為被特朗普首要針對的對象,中方是如何應對的?短期看,我們及時出臺反制措施,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長期看,加速科技自立、市場多元化,構建“不可制裁”的經濟體系。
當然,這只是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出發,當我們揮起反制美國大旗的同時,也有國家作出實際舉動,跟在了我們身后。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找美國談判,卻來了中國)
西班牙似乎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國實施“對等關稅”的背景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確定了訪華行程,成為特朗普關稅政策出臺后,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此次訪問具有多重戰略意義,既關乎西班牙自身利益,也可能影響歐盟對華政策的調整。
具體來看,桑切斯訪華有三大意義:
第一,對沖美國影響,尋求中國市場替代美國份額,西班牙現在已經受美國關稅重創,80%對美出口,約149億歐元受影響,包括汽車、農產品等關鍵行業。
但中國能提供替代市場,比如肉類出口,西班牙是歐盟最大豬肉出口國,占到歐盟40%,若中國減少美國肉類進口,西班牙可填補空缺。
還有是電動汽車合作,部分中國車企和相關廠商,已在西班牙投資建廠,未來或擴大合作。
(中企收購的西班牙映界光伏電站)
第二點,推動歐盟戰略自主,減少對美依賴,桑切斯在訪華前表示,歐盟需調整對華立場,并強調西班牙可成為中歐關系的“橋梁”。他甚至呼吁歐盟其他26國,不要再對美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要“棄美投中”。
回想之前,西班牙可能早有這種想法。此前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投票中,西班牙直接投了棄權票,顯示其不愿完全跟隨美國對華強硬路線。
第三點則是,深化中歐經貿紐帶,應對全球供應鏈重構,中國近年已在西班牙投資電動汽車、電池、光伏等領域。此次訪問或促成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新合作,減少歐盟對美供應鏈依賴。
那么桑切斯能否改變歐盟對華態度?
以目前的情況看,歐盟內部對華政策分歧明顯,德國、法國,更傾向于務實合作,支持與中國保持經貿聯系。不過東歐國家,如波蘭和立陶宛,更親美,主張對華強硬。
(去年9月,桑切斯出席中國-西班牙商務論壇)
至于西班牙,則像是“中間派”,試圖平衡美歐關系,同時爭取中國投資。
因此這樣來看,桑切斯的影響力或許有限,只有小概率推動歐盟政策的部分調整。短時間內,西班牙可推動歐盟在農業、新能源等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緩解美國關稅沖擊。
長期來看,若西班牙成功促成中歐關鍵產業合作,如電動汽車供應鏈,可能促使德法等大國重新評估對華政策。
不過有一點是始終繞不過去的,歐盟整體仍受美國牽制,北約、安全等領域,歐盟仍依賴美國,短期內難以完全“戰略自主”。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促使歐盟重新思考“是否過度依賴美國”。
總的來看,桑切斯訪華有助于西班牙爭取中國市場,緩解美國關稅沖擊,并推動歐盟部分成員國對華務實合作。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和中方通話)
若中歐經貿合作深化,歐盟可能減少對美依賴,調整對華政策。即便歐盟仍面臨“戰略自主”困境,但西班牙的“橋梁”作用可能成為中歐關系的關鍵變量。
最終,桑切斯訪華的意義不僅在于經濟合作,更在于向美國釋放信號:歐盟并非鐵板一塊,中國仍是關鍵合作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