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 “五子登科” 這個詞。當身邊有人在事業、家庭等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時,大家可能會羨慕地說他 “五子登科” 了。
要問具體是哪五子?很多人下意識的回答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兒子五個子。
在現代社會,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數錢數到手抽筋,只有這五子都齊活了,那就說明生活過的那叫一個滋潤。
其實有這種理解也不奇怪,畢竟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傳統文化被遺棄和誤解的現象實屬正常。
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個人還是希望大家對一些常用的文化知識有所了解。
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五子登科” 這個成語背后的典故知識。
“登科” 這個詞大家都知道,是指在科舉考試中成功脫穎而出,獲得好的名次。
學而優則仕,自從有科舉制度之后,便成了朝廷選官最主要的方式。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當上官那就說明已經跨越了階層,成為了人上人。
對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說,科舉便是他們改變自身和家族命運的一條路,不要說所有,至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讀書人,他的夢想就是能夠在科舉考試中登科,從而進入仕途,光宗耀祖。
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里出了一個登科的人,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也是整個家族的榮耀。
登科是古代讀書人的成功標志,更是家庭對他們的殷切期望。“五子登科” 在古代指的是五個兒子一起登科。
中國現代教育中考清華北大可以說是高考最高榮譽了,一個縣市出了這樣的學子,那是整個縣的大事。可我告訴你古代的科舉登科,比考清華北大還要難。
因此一家五個孩子都能登科,那放整個中國歷史都非常罕見。罕見不代表沒有,要不然也不會有“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出現。
五代時期的燕山府竇家的竇禹鈞,就是這個成語的主角。
竇禹鈞早年以經商為生,無奸不商,他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他的品行存在一些問題,是個典型的黑心商人。
或許做過太多讓鄉親們不滿的事情損了陰德,因此他一直生不出兒子,這也成了他的心病。
當然故事總是充滿傳奇,一天夜里睡得正香竇禹鈞,夢到了自己已經去世的父親。父親恨鐵不成鋼的罵他,繼續這樣下去,不僅自己會遭遇災禍,還會影響子孫后代的命運,要想改變只有多做好事。
竇禹鈞從夢中驚醒后,內心深感恐懼和愧疚,決定改過自新,遇到有困難的人,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在家中設立學堂,資助貧困的學子讀書,成為了遠近有名的樂善好施之人。
說來也奇怪,之后竇家不停的添丁進口,一直生了五個兒子。在竇禹鈞的悉心教導下,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逐漸成長為品行端正、學識淵博之人,最后五個兒子先后考中進士,走上仕途。
消息傳開后,人們紛紛稱贊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 的故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
著名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幾句,便是說的這個故事。
“五子登科” 這個成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
它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讀書人科考成功的期待,寄托了家族門丁興旺、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景,代表著一種對成功和幸福的向往。
或許古今的成功和幸福的標準不同,這才讓五子登科在時代發展中成了大家口中的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兒子。
內容變了,但對成功和幸福的向往沒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