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動畫大師新海誠在社交媒體發布長文,坦言觀看《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后深受震撼。
這位以《你的名字》《鈴芽之旅》蜚聲國際的導演寫道:“從故事內核到視覺呈現,從技術精度到創作格局,這部作品展現的不僅是超凡實力,更是中國動畫人攀登藝術高峰的雄心。”
此番評價引發中日動畫界地震式反響,須知新海誠素以嚴苛著稱,其工作室曾公開表示“每年主動點評的海外作品不超過3部”。
此次破例發聲,恰逢《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42億人民幣、創中國動畫電影新紀錄之際,背后深意值得玩味。
作為光線彩條屋“神話宇宙”的重磅續作,《哪吒2》承載著超越前作50億票房的野望。
據制作總監王雷透露,該片動用1378人制作團隊,研發12項專利技術,單幀渲染時長最高達86小時。
新海誠特別提及的“萬龍甲”特效場景,實為中美技術合力的結晶:
- 動態鱗片系統:德國特效團隊開發的AI算法,使80萬片龍鱗具備獨立物理反饋
- 流體模擬升級:突破性實現水墨質感與3D流體的融合,每秒12萬粒子運算量創行業紀錄
- 東方美學數字化:蘇州刺繡研究所提供傳統紋樣數據庫,7類非遺工藝完成數字轉譯
這種技術狂飆帶來肉眼可見的質變:豆瓣電影條目下,高贊評論“每個暫停都是壁紙”獲得2.4萬點贊。
動畫學者指出,該片標志著中國CG動畫正式進入“微敘事時代”——即便背景中飄動的衣袂,都暗藏角色情緒密碼。
相較于前作《魔童降世》的顛覆性改編,《哪吒2》選擇更危險的創作路徑:在封神原著框架內重構現代價值觀。
導演趙霽接受《中國電影報道》采訪時透露,團隊耗時14個月進行“神話解構實驗”……
創新性敘事三重奏
1. 代際和解:將李靖夫婦的“沉默之愛”具象化為山河社稷圖內的時空折疊
2. 個體覺醒:哪吒與敖丙的共生關系暗喻當代青年的身份焦慮
3. 文明對話:申公豹角色重塑引入草原文明視角,打破中原敘事霸權
這種大膽改編遭遇兩極評價,B站UP主指出,影片103處《封神演義》原文引用構成“超文本迷宮”,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對觀眾知識儲備的挑戰。
新海誠卻盛贊這種復雜性:“在商業框架中堅持作者性,需要極大勇氣。”
事實上,《哪吒2》的突破絕非偶然,光線傳媒財報顯示,其2021-2023年研發投入增幅達217%,與華為聯合建立的“光影實驗室”已攻克動態捕捉精度不足等行業難題。
與此同時,影片的國際合作版圖顯露野心:日本作曲家巖崎琢操刀配樂,新西蘭維塔工作室參與場景設計;
這種“以我為主”的全球化創作模式,與迪士尼“文化殖民”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新海誠的贊譽背后,藏著更深層的行業對話,2023年東京動畫獎論壇上,他曾直言:“中國同行正在重新定義動畫的語法。”此言在《哪吒2》中得到多重印證:
- 美學體系:敦煌研究院提供的藻井色譜,構建出獨有的“東方賽博”視覺體系
- 技術哲學:將道家“氣韻生動”理論轉化為程序算法,實現數字水墨的動態渲染
- 價值輸出: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在日版預告中被譯為“運命より俺の拳”(比起天命更信我的拳頭),精準觸達Z世代心理
這種文化共振產生連鎖反應:東映動畫已宣布與彩條屋合作開發《山海經》IP,日本動畫從業者聯名請求引進中國動捕技術。
正如《電影藝術》主編所言:“當新海誠開始研究中國動畫的成功密碼,全球文化話語權的轉移已進入新階段。”
盡管贊譽如潮,《哪吒2》仍暴露中國動畫的成長陣痛:豆瓣7.9分較前作下降0.6分,有觀眾批評“世界觀過于龐雜”;衍生品開發滯后,票房占比不足5%(迪士尼平均為25%)。
更嚴峻的是,北美上映首周僅獲780萬美元票房,文化折扣現象依舊顯著。
新海誠在長文結尾的寄語意味深長:“真正偉大的作品,會讓所有創作者既興奮又恐懼。”
《哪吒2》或許尚未抵達完美彼岸,但它點燃的火種,正照亮中國動畫通往世界巔峰的險峻征途。
在這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中,每個突破性瞬間都在重構全球動畫的坐標系。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