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經濟振興歷程可很形象地描繪成縣城包圍城區、城區反哺縣域的過程,總之縣域經濟對浙江省能在很短時期內就崛起成為經濟強省具有非常巨大作用的,雖然在近10幾年有蕭山、上虞、鄞縣等傳統強縣市陸續改區了,但還是有一大堆縣市的經濟水平可在全國縣域前列,尤其是人均收支、資金及財政收入等。
本文就收集整理了2024年度浙江省縣域財政收入20強,來看看省內哪些縣市較為出彩,順便也能以此來解析下典型縣市的產業結構情況。
年度預算收入高居前2位的縣市與省內GDP排行一致:慈溪市居首、義烏市其次,它們也正是浙江省縣域經濟的兩大標桿了,前者在企業做大做強、工業發展等方面相當突出,義烏市則是全國民富第一、商品經濟最為繁榮的縣市。
不過經對比發現,兩市的財政收入差距感覺略有點偏大,慈溪市高達227.4億而比義烏市領先了近80億的,這個差距比例要比兩者的GDP差距大不少的,不是說財稅收入與GDP總量有正相關關系嗎?怎么這里有這么大偏差?
這就是各縣市產業結構不同帶來的結果,規上、限上企業居多的區域財政收入也會相應走高,反之小微企業更多的則會相應偏低,這是由不同企業規模的稅率不同所決定的,而慈溪、義烏也正好是上述兩類發展模式的浙江省內典型。
慈溪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在省內遙遙領先的,義烏市則以小規模企業甚至小作坊繁榮而著稱的,都能創造出較多GDP來,而小規模企業的各類稅率都只有規上企業的一小半,所以反映在全年財政收入上能不走低嗎?
浙江省的縣域經濟本就是從小作坊、小微企業發展而來,所以像義烏這樣的模式在省內反而是主體,能達到慈溪這樣的大規模企業為主的其實還是少數,所以這也決定了浙江省財政收入20強縣市與GDP總量的不小偏差。
如余姚市的GDP總量在省內縣市排在第五位,但它的預算收入卻能以137.7億高居第3且也就比義烏市少了10幾億而已;GDP更低的桐鄉、海寧等市則可分別居于第4、第5位;偏差最大的是長興縣的GDP總量只能排在15位左右,但其預算收入卻能以88.6億高居第9位。
而細看這些縣市的產業結構也真是規模大企業發展較好的,在浙江縣域內率先完成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代表,財政收入也就能相對突出了。
而像樂清、瑞安、諸暨等仍然以小規模企業為主的縣域,體現在財政收入上就要相對弱勢了,尤其是瑞安市的GDP總量在省內可高居第6位但其預算收入卻只能以80.5億而只居第13位,居然要比平湖、德清等縣市更低,一定程度上就是小微企業為主的模式所決定的。
所以同在一個省區內,也都是縣域經濟非常發達但在發展模式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當然雖然小微企業密集可能帶來更大的民生普惠,但在市場競爭力上會略有不足的,這也就是近20年浙江省一直致力于各縣市企業做大做強的原因。
所以這么看來浙江省內還是有不少縣市存在不足之處的,除了義烏相對特殊之外,像諸暨、樂清、瑞安等都需要加快轉型升級,這樣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大家說是吧?
最后請來查看下表,詳細了解浙江省內縣市年度財政收入20強榜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