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手機突然震動,我揉著眼睛點開微信,紅色請柬封面在黑暗中格外刺眼。離職半年的前同事小陳發來消息:『兄弟,這周日我結婚,記得來喝喜酒?。 ?/p>
盯著聊天記錄里的電子請柬,我猛然想起半年前部門聚餐時,小陳舉著酒杯說『咱們這交情,結婚必須坐主桌』的豪言壯語。當時誰都沒料到,三個月后他會帶著客戶資源跳槽競品公司。
中國社科院最新數據顯示,83%職場人收到過前同事婚禮邀約,其中67%選擇發紅包維系表面關系。我咬咬牙轉了500塊,附上『恭喜兄弟』的客套話。轉賬成功的綠色界面還沒暗下去,朋友圈突然跳出九宮格婚禮現場照。
放大第三張賓客合影時,我的手開始發抖——照片里二十桌宴席座無虛席,唯獨沒有我的身影。更扎心的是小陳配文:『感謝真兄弟捧場,禮金過萬的全安排在主桌』。評論區里,前部門主管的8888元轉賬截圖赫然在目。
當代職場人際關系正陷入詭異循環。智聯招聘調研顯示,87%的離職員工會保留前同事聯系方式,但僅12%保持實質性往來。那些深夜拼單奶茶的情誼,往往終結于某次職位變動或項目獎金分配。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指出,職場人情債本質是『社交期權交易』。當我們機械性地點下紅包發送鍵時,購買的不過是未來某個時刻可能兌現的『人情期貨』??杀氖?,多數人最終收獲的只有電子賬單和分組可見的朋友圈。
凌晨三點我按下刪除鍵,聊天記錄連同那場價值500元的荒誕劇一起消失。手機屏幕倒映出的苦笑里,突然看清成年人世界的潛規則:離職時沒刪除你的人,可能在為未來的份子錢留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