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韓國宣布將樂天集團星州高爾夫球場作為“薩德”系統最終部署地點。
2017年3月6日,薩德系統正式入韓,抵達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
當時,我們怒不可遏,自發抵制韓國產品,例如拒絕購買韓國汽車、手機等。
如今9年過去了,再當我們討論薩德時,卻顯得異常風輕云淡?為什么會這樣?
簡單了解下“薩德”
薩德的全稱叫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英文簡稱“THAAD”。
薩德是美國導彈防御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共同研發。
一套完整的薩德反導系統,由揮車、火控雷達、6部8聯裝發射裝置和48枚攔截彈組成。
雖然薩德反導系統看似跟陸基中端防御系統等沖突,但仔細研究后會發現,薩德在具備反導能力的同時,還具備優秀的靈活性。
薩德有什么用?
這就不得不說下薩德的優點了。
薩德配備一臺AN/TPY-2 X波段固體有源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天線陣面積為9.2平方米,安裝有30464個天線單元,探測最大距離高達1200公里。
跟愛國者2和3系列“點防御”不同的是,薩德屬于“面防御”反導系統,射程300公里,可防御半徑200公里,非常適合領土狹小的國家,例如歐洲、日韓。
薩德采取的防御手段是“直接碰撞”,之前,美國的反導系統采用“偏離軌道”式打法。
例如一顆導彈正在朝A地發射,美國發射一枚防御導彈,只要讓來襲導彈偏離軌道,無法精準擊中A地,就視為“成功”。
但是,一些導彈內部裝有生化藥劑,不管落在哪里,都會對城鎮、自然生態造成破壞,所以薩德的反導模式就是,直接用反導導彈跟來襲導彈對轟,用爆炸的高溫來破壞生化藥劑。
薩德受歡迎的優點是,反導技術高,發射裝置位于10×10重型擴展機動戰術卡車上,能靈活轉移到目標區域,韓國直接弄個幾套薩德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為什么現在沒人討論“薩德”了?
導彈發射分為初端、中端和末端。
雖然導彈在發射初期速度慢,那你總不能發射導彈,沖到人家領土上實施攔截吧,這就不是反導性質,而是屬于妥妥的襲擊,退一步講,你怎么知道這枚導彈是沖著你來的?萬一人家只是做個軍事實驗呢……
當導彈進入大氣層后,又因為軌跡難以捉摸,并且大氣層外面空氣含量低,彈頭散發的熱輻射較低,反導系統很難用紅外探測儀器捕捉到目標。
而導彈末端不一樣,到了這階段,基本能確定這是敵軍發射的襲擊導彈,并且在空氣阻力和重力影響下,彈道軌跡偏穩定,反導系統很容易計算出攔截軌道。
既然如此,薩德能攔截一切導彈了?這樣豈不是無敵了?
看如今我們對薩德的態度就知道,這玩意放在非洲、南亞這些國家周邊,肯定出彩,但放在中國周邊,跟一個玩具差不多。
至于原因很簡單,一是探測失效,二是末端速度。
薩德配備的AN/TPY-2雷達,采用采用X波段(8-12 GHz),能覆蓋半徑2000公里內的上升導彈,看著很唬人,能檢測中國東部和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的導彈發射活動。
既然薩德能監測,我們也能反監測。
例如中國多種反輻射導彈(如LD-10)和X波段干擾機,又或者俄羅斯“希比內”電子戰系統,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薩德。
退一步講,就算被薩德監測到又能怎樣,因為薩德主要監測的是中短程導彈,對巡航導彈或超音速導彈基本沒啥效果,并且薩德還受到地球曲率和地形限制。
都說薩德厲害,那也要看對手實力,薩德主要攔截的是5~7馬赫的中程導彈,再來看中國的導彈。
東風系列采用錢學森彈道或釋放誘餌彈頭,薩德根本預測不到軌跡,而且東風系列的導彈末端速度超過10馬赫,就算提前被薩德監測到,也攔不住東風導彈。
簡而言之,薩德一旦攔截末端速度在8~10馬赫的導彈,成功率極低,來襲導彈末端速度超過10馬赫,薩德基本攔不住,末端速度超過15馬赫,薩德跟玩具沒區別。
所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瘋狂點“洲際導彈”+“核武器”科技樹才是正確的,只要導彈末端速度夠快,這玩意是真攔不住,至于海軍空軍什么的,就算不研究,敵軍也不敢輕舉妄動,伊朗當初就是這么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