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后期,特別是1340年到1350年,干旱、瘟疫和水災頻發,加上黃河泛濫和財政崩潰,導致民生艱苦。
1350年元廷變更鈔法,導致物價飛漲,引發民怨。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起事,紅巾軍遍布各地,揭開元朝滅亡序幕。
元廷派兵鎮壓紅巾軍,丞相脫脫南下攻打徐州等地。1354年,脫脫因被彈劾功虧一簣。
原文賞析:
及元運將傾,驅除輩出,劉福通潁上一呼,實為之倡。
史略:元主妥歡帖睦爾嗣位,綱維日紊,民心怨叛,多以妖術聚眾,近自畿輔,遠至嶺海,倡亂者以百數。至正十一年,劉福通聚眾破潁州, 據朱皋, 引兵西略,轉陷汝寧府及光、息二州。十五年,迎韓林兒為帝, 據亳州,稱宋。既而為元軍所敗,林兒走安豐。
【譯文】{等元朝國運將要傾覆時,各種反抗力量紛紛出現。劉福通在潁州一呼百應,實際上是這些反抗力量的領袖。}
《史略》記載: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繼位后,綱紀日益混亂,民怨沸騰,各地紛紛用妖術聚眾叛亂,從京城附近到嶺南海濱,叛亂數以百計。
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聚眾攻破潁州,占據朱皋,領兵向西攻略,接連攻陷汝寧府以及光、息二州。
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迎接韓林兒為皇帝,占據亳州,國號宋。
不久后被元軍打敗,韓林兒逃到安豐(安徽壽縣)。
十七年,福通等復熾,遣其黨毛貴陷膠州,而北略山東諸州郡;倪文俊陷陜、虢諸州,破潼關,掠同、華以西;李武等亦入武關, 破商州,趣長安。 福通尋引兵攻汴梁,復分遣關先生等趣晉冀, 白不信等趨關中,而毛貴據益都, 勢大振。福通尋陷曹、濮、大名及衛輝諸路,白不信等轉入南山, 破興元,陷秦、隴,據鞏昌,窺鳳翔。
【譯文】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等人再次興盛,派遣其黨羽毛貴攻陷膠州,向北攻略山東各州郡;
倪文俊攻陷陜、虢等州,攻破潼關,掠奪同、華以西地區;李武等人也進入武關,攻破商州,進逼長安。
劉福通接著領兵攻打汴梁,又分兵派關先生(關鐸)等人進攻晉冀,白不信等人進攻關中,而毛貴占據益都,勢力大振。
劉福通接著攻陷曹濮、大名以及衛輝等各路,白不信等人轉入南山,攻破興元,攻陷秦隴,占據鞏昌,窺視鳳翔。
十八年,田豐陷東平, 毛貴陷清、滄諸州,據長蘆鎮, 遂趣河間,踰直沽, 攻薊州及漷州, 略柳林, 逼畿甸,京師震恐。 關先生等分二道,一出絳州,一出沁州,踰太行,焚上黨,破遼州及晉冀、雁門、云中、代郡, 烽火數千里。遂出上谷, 大掠塞外諸郡,焚毀上都宮闕, 轉掠遼陽入高麗。
【譯文】至正十八年(1358年),田豐攻陷東平,毛貴攻陷清州、滄州等地,占據長蘆鎮,進逼河間,越過直沽,攻打薊州及漷州,掠奪柳林,逼近京城,京師震動。
關先生等人分兩道進攻,一路出絳州,一路出沁州,越過太行山,焚燒上黨,攻破遼州及晉冀、雁門、云中、代郡,戰火延綿數千里。
紅巾軍出上谷,大肆掠奪塞外各郡,焚燒上都宮闕,轉而掠奪遼陽進入高麗。
福通亦陷汴梁,據其城,自安豐迎韓林兒都之。元將周全以懷慶路降于福通,王信亦以滕州降,田豐復陷順德等路。于是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西至甘肅,所在兵起,與福通相聯結。
【譯文】劉福通也攻陷汴梁,占據該城,從安豐迎接韓林兒定都于此。
元將周全以懷慶路投降劉福通,王信也以滕州投降,田豐再次攻陷順德等路。
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西至甘肅,各地紛紛起兵,與劉福通相呼應。
十九年,毛貴為其黨所殺,部將因互相仇敵,勢遂弱。會察罕帖木兒起義兵擊賊, 先定關、陜,復清河東,引兵南下,遂拔汴梁。福通復以林兒走安豐,于是河南悉定。察罕乃圖山東,會兵進討,所至降下。
【譯文】至正十九年(1359年),毛貴被其黨羽所殺,部將因此互相仇視,勢力逐漸衰弱。
恰逢察罕帖木兒(王保保養父)起兵抗擊賊軍,先平定關陜地區,再清理河東,領兵南下,攻陷汴梁。
劉福通又帶著韓林兒逃往安豐,河南全部被元朝平定。
察罕帖木兒再圖謀山東,會合軍隊進擊,所到之處都投降歸順。
二十二年,察罕圍益都未下,為降賊田豐所殺, 其子擴廓帖木兒代總其兵,盡平余寇。于是元人復有山東、陜西、河南地,然江、淮以南不敢復問矣。二十二年張士誠將呂珍入安豐,殺福通,林兒南走,二十六年終于建康。
【譯文】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圍攻益都未下,被投降的賊軍田豐所殺,其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代替他統領軍隊,最終平定剩余賊寇。
元人又奪回山東、陜西、河南等地,然而江淮以南地區則不再過問。
至正二十二年(勘誤:應為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將領呂珍攻入安豐,殺死劉福通,韓林兒南逃,至正二十六年(1367年1月)在建康去世(遇船難溺死)。
端倪解析:
劉福通是元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出生于潁州(安徽阜陽)一個富裕家庭,他看到人民的苦難,決心起義反抗元朝。
1351年劉福通與韓山童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以紅巾為號對抗元軍,即“紅巾軍”,開啟了元末農民運動。
劉福通在潁州率眾起義后,迅速攻克潁州城,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號。
劉福通的起義得到了廣大人民的響應,各地的百姓和豪杰紛紛前來依附。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劉福通的起義軍就占據了豫南,人數達到20萬。
1355年,劉福通在亳州扶持了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登上帝位,建立了宋”政權。
但起義軍在北方的戰斗并不順利,亳州被元朝攻陷,劉福通只能丟棄亳州,并攜小明王韓林兒共同退轉到南豐。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并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投奔朱元璋,隨后溺斃于長江。
南方紅巾軍將領陳友諒則于1360年,殺徐壽輝后取而代之。
此后群雄稱王,各路諸侯相戰,失去原本紅巾軍的性質。
盡管劉福通的起義失敗了,但他的起義軍對元朝的統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有力地支援了南方起義軍的抗元斗爭,為最終推翻元朝打下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