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當美國空襲也門的導彈尚未落地、胡塞武裝還沒收到預警時,《大西洋月刊》主編杰弗里·戈德堡提前2小時知曉作戰(zhàn)計劃?“記者:誤入白宮大佬群怎么辦?在線等,挺急的!”誤入頂級“機密群”戈德堡在《大西洋》月刊發(fā)表的文章中詳細敘述了事件經過:3月11日,戈德堡在“信號”(Signal)信息應用軟件收到一個名為“邁克爾·華爾茲”的用戶發(fā)來的連接請求。邁克爾·華爾茲是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但戈德堡當時并不確定這是否為華爾茲本人的賬號。
消息一經曝光,立刻引發(fā)軒然大波。白宮方面不得不承認意外泄密,但堅稱群聊中沒有討論“作戰(zhàn)計劃”,沒有機密材料流出。特朗普更是回應稱自己對此事一無所知,并指責《大西洋》月刊是“即將倒閉的雜志”。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美國政府的解釋顯得蒼白無力。回顧美國歷史,類似的安全漏洞事件并非首次發(fā)生。從“郵件門”到“群聊門”,美國的安全神話逐漸破產,暴露出其國家安全體系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在這個信息時代,美國政府必須反思如何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避免類似的尷尬事件再次發(fā)生。
特朗普(資料圖)
杰弗里表示,他咨詢了幾位國家安全方面的律師,律師們表示,通過商業(yè)軟件協(xié)調一項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行動,是違反《間諜法》的行為。官員們如果想討論軍事活動,他們應該進入一個專門設計的空間,大多數(shù)內閣級國家安全官員的家里都安裝了這樣一個空間,即敏感隔離信息設施(SCIF)。而且官員們也不應該使用手機,如果他們的手機丟失或被盜,對國家安全的潛在風險將是很嚴重的。
而在事件曝光后,白宮上演經典“甩鍋三連”:特朗普裝傻:“我對這事一無所知!《大西洋》?快倒閉的雜志罷了!”國防部長罵街:赫格塞思怒斥戈德堡是“造謠慣犯”,堅稱“沒人用短信發(fā)作戰(zhàn)計劃”。白宮硬夸:發(fā)言人強行挽尊:“討論體現(xiàn)政策協(xié)調的‘深度’,你看空襲不是成功了嗎?”而這起“史詩級泄密”讓美國安全專家集體破防: 喬治城大學教授直言,此舉嚴重違反《反間諜法》。國會兩黨也開撕:民主黨要求徹查,共和黨議員難護短:“發(fā)錯群可以原諒,用非保密軟件討論軍機不可饒恕!”
特朗普(資料圖)
英國《衛(wèi)報》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根據(jù)白宮內部調查結果,上月被拉入群的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伯格在去年美國總統(tǒng)競選期間,用電子郵件給特朗普的競選團隊發(fā)去一篇批判特朗普的文章。為了反擊批評,特朗普競選團隊發(fā)言人、現(xiàn)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fā)言人布賴恩·休斯拷貝粘貼郵件及文章,包括郵件中戈德伯格的手機號碼,轉發(fā)給了華爾茲,尋求他的幫助。戈德伯格這篇文章發(fā)表后,華爾茲次日就在媒體上為特朗普辯護。
據(jù)路透社報道,Signal已從注重隱私的異見人士使用的奇特消息應用程序,變成了華盛頓官場的非官方私信網絡。Signal 不使用美國政府加密,也不托管在政府服務器上。盡管這起泄密并未產生嚴重后果,戈德堡在事情過去很多天之后才披露了它,但這次群聊把一個記者意外拉入進來,這犯了國家安全的大忌,而且準確說,它肯定是一種違法行為。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結論看似技術合理,但卻充滿推諉意味。在美國網民群體中,這項調查報告引起了兩極反應。一方面,有人吐槽“將國家機密交給蘋果操作系統(tǒng)來保護,簡直就是玩火自焚”;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批評白宮甩鍋行為,稱“高級官員連電話號碼都不驗證,還敢指責手機系統(tǒng)?”本質上,這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高層官僚體制對風險管理的嚴重失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