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被冠名到火鍋頭上。
在貴州,奪奪粉代表涼粉做到了。奪奪粉火鍋翻騰著貴州典型的酸,激蕩著引人食指大動的辣,用火鍋的可煮萬物打造了一個風味宇宙。奪奪粉早已走出貴州,進軍全國,只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一“西南美食時尚單品”誕生在貴州安順。
奪奪粉火鍋,一鍋煮下宇宙。 攝影/樂樂
安順,安居于省會貴陽一旁,毫不起眼,可是家里有的是壓箱底的寶貝。黃果樹瀑布被譽為“中華第一瀑”,就在安順;奠定貴州“第十三個行省”地位的屯堡,主要集中在安順;造化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核心地帶之一也在安順;貴州口味靠酸辣出圈,內里卻是海納百川,這種豐富就在安順……
安順是座寶藏城市,因其豐富多元而令人向往,因其低調神秘而少有人知。不過,只要是寶藏,總有藏不住的一天。
這里有秘境與傳承,更有味道江湖。 圖二、圖三攝影/李永忠、李立
黃果樹瀑布有多高調,安順的美就有多低調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早進行開發的景區之一,黃果樹瀑布不僅僅是著名旅游目的地,更是中國旅游業的一張名片。黃果樹旅游區2024年游客量突破千萬人次,人們驚嘆于瀑布的壯觀,往往沒有特別留心安順這一寶藏旅游城市。
****請橫屏觀看****
黃果樹瀑布是一個瀑布群,其中最大的就是黃果樹大瀑布。
安順位于黔中,所在地是烏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這里有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黃果樹瀑布這一天賜給安順的禮物。這里沉積巖總厚度的七成以上都是碳酸鹽巖,意味著經歷流水沖刷可形成綺麗多變的景觀,不管是地上還是地下,安順都發育出了奇景。
黃果樹瀑布自不必說。徐霞客稱其為“萬練飛空,如鮫綃萬幅”,說瀑布就像傳說中的鮫人織出的薄紗,美到多少沾點仙氣。黃果樹瀑布正是喀斯特侵蝕裂點型瀑布的代表,河流長年侵蝕、溶蝕,使得河谷的落差不斷加大,最終飛流直下。一代人的回憶,電視劇86版《西游記》劇組也是看中了這股仙氣,選擇在此取景。
《西游記》在黃果樹瀑布取景。 圖/網絡
徐霞客無緣體驗的是夜游黃果樹瀑布。月亮遙遙掛在空中時,燈光順勢點亮瀑布、山石、樹林。白天的瀑布在清唱,到了夜晚則切換成水聲、驚呼、光影的交響。
夜游黃果樹瀑布,“賽博感”滿滿。
黃果樹美在明面上,美到名揚千里。安順美景的“地下工作者”似乎更貼近這座城市的低調本色。
龍宮,就像是喀斯特博物館,集合了溶洞、瀑布、石林、漏斗、暗河等喀斯特地貌,還有全國最長、最美的水溶洞。如果不是一次施工的偶然發現,這一處秘境至今仍藏在地下。
安順龍宮,白練一般的龍門飛瀑。
同樣曾經潛藏于地下的還有安順最早的一批“居民”之一。關嶺古生物化石群,囊括了魚龍、海百合、魚類,以及各類古植物化石,形成時間距今已有二億二千萬年,被譽為全球晚三疊世獨一無二的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寶庫。
關嶺海百合化石證明貴州曾是一片大海
如果你有充足的耐心,安順還有一道神光等待與你相遇。在格凸河,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每逢晴天,陽光會照進穿山洞,形成金光穿洞的奇觀。這一道光也被稱為“格凸神光”。
格凸神光,大自然的“聚光燈”。 攝影/尹剛
地貌給了安順美好的外表,區位則送給安順深厚的底蘊。
安順是貴州最早得到開發的地區之一,“安順”一名用于行政區劃,甚至比“貴州”還要早。這里是“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的西南腹心之地,緊緊貼著省會貴陽,是貴州通往云南的必經之地,由此也成為貴州屯堡最為集中的城市。
關索嶺古驛道,一夫當關。 攝影/吳學文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貴州省的誕生,關鍵之一就是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屯堡。
家國六百年,安順的屯堡是大明留下的“時間膠囊”
初到安順屯堡的人,會對這里的大明遺風感到詫異,好像時間在這里一度失去效力。
屯堡飽經滄桑,保留了大明遺風。 攝影/陳偉紅
這是明朝留下的一顆“時間膠囊”。所謂“屯堡”,就是明初朱元璋發動“平滇之役”后,因南征而留在這里屯守的軍人所建立的屯兵之地。自明初起,來自南直隸(今安徽、江蘇、上海)、江西、湖廣和北方部分地區的軍人,以及他們的后裔,一邊耕種、一邊駐守,保持著家鄉的風俗習慣,在多民族聚居的貴州,形成了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的屯堡文化。
本寨村是典型的屯堡村落,掩映于一片蔥郁之中。 攝影/李若漁
安順是貴州屯堡村落最集中的地方。“安順一大怪,石板當瓦蓋”。一個個古村,遍地石頭砌成的房子,骨架堅實,棱角分明,透出軍人后裔的硬朗,以及耕戰結合的本色。
屯堡建筑往往就地取材以石板作為屋頂材料。 攝影/陳偉紅
天龍屯堡地處由貴陽前往黃果樹瀑布的必經之路,也是很多人初遇屯堡的地方。這座屯堡地處驛道要沖,一條古驛道串聯起為紀念隨明軍入黔的四位始祖而修建的“四公碑”、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屋“九道坎”、還有從民居開辟為地戲表演場地的“演武堂”,你甚至可以在古驛站里喝上一碗免費的“驛茶”,品一品六百年前行路人的焦渴與滋潤。
天龍屯堡人保持著傳統習俗,也一直紀念著四姓先祖。 攝影/楊爽
在這片遍地屯堡的土地上,天龍作為驛站誕生,卻長出一身武備之風:圍繞天臺山的古城墻、加工兵器的“打鐵坑”、還有煙堆山上的烽火臺,甚至天臺山上的伍龍寺在佛道兼修之外,也化身為一座軍事堡壘。
天臺山伍龍寺,既是寺廟又是堡壘。 圖/《造貴州定西南》視頻截圖
當你看到身著“鳳陽漢裝”的屯堡女性,你似乎才會想起遙遠的中原和江南。在屯堡,你不可能忽略她們,她們的生命力洋溢在古村的每一個角落:城門洞下,是老人在閑坐談天;田間地頭,是她們在耕種勞作;堂屋里、巷子中,她們編絲頭、對山歌,把慢悠悠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屯堡服飾。 攝影/陳偉紅
再次打撈歷史,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貴州設省,及其對于全國的意義。在這背后,正是屯堡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為了穩固西南,“平滇之役”后,明王朝在這里拓寬道路、修設驛站,將西南諸省彼此連接;又將二十萬大軍留駐在各咽喉要地,設置衛所,震懾四方。到了洪武三十年,一張由二十四衛、六十九驛、二十八站組成的龐大“星鏈”網絡已在貴州高原上緩緩張開,使這片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滇楚之鎖鑰,蜀粵之藩屏”。
貴州驛道及軍衛示意圖 明代貴州衛所屯堡關系圖。 制圖/劉耘碩
屯堡,是這張網絡最細小的節點:明代的衛所軍制,以5600名軍人為一衛,衛下設五個千戶所,千戶所下又設百戶所,1-2個百戶所的軍人駐扎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屯堡”村落。洪武皇帝正是靠著這樣耕戰一體的制度,才能達成"養兵百萬,要令不廢百姓一粒米"的愿望。
一場戰役,讓二十萬軍人在貴州扎下了根。此后,明王朝又發動“調北填南”,令百姓從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區移民到此,成為數量眾多的“民屯”。軍衛、驛道網絡補上了最細密的一筆。
攝影/陳偉紅
屯堡的石頭年頭越久、色澤越白,古村古鎮中充滿銀色光澤。
這張龐大的網絡沖破了山川的阻隔,像血管一樣將地形崎嶇到令人生畏的貴州連接成一個整體,注入生機,讓這顆西南的“心臟”跳動起來。終于在1413年,明王朝在此地設立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貴州成為第十三個行省。
宏大敘事背后,屯堡人的文化何以維系至今而不絕?共同的儀式是密碼之一。比如地戲,這是屯堡人精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地戲的表演內容大多是過關斬將的戰爭故事,傳遞出屯堡人硬核的精神底色。他們相信地戲帶有英雄的正氣,可以驅逐邪祟,也享受地戲提供的團聚與娛樂的空間。
地戲,屯堡人的精神圖騰。 攝影/陳偉紅
屯堡的故事,是一個相遇的故事,平原遇到山地,中原遇上邊陲。相遇,總會有新的靈感出現。
貴州美食頻頻出圈,有安順人的吃喝天賦加持
中國人在吃這件事上不乏靈感。近年貴州美食的出圈又給不少人的美食光譜拓展了新的領域。安順,又在這件事里低調地發揮著自己的才華。
就比如奪奪粉。滑嫩的米豆腐難以用筷子夾起,于是人們用竹簽戳著吃,這個動作在當地方言里叫“duo”,這粉自然就是“duoduo粉”。有人靈光乍現,把duoduo粉介紹給火鍋,風味驟然升級,變得龐大而豐富,以至于要爭奪著吃,那當然是奪奪粉。
奪奪粉,紅亮的色澤先抓眼球。
奪奪粉火鍋帶有貴州典型的酸辣口味。糟辣椒經過發酵,少了一點猛烈,多了幾分層次,和番茄一起構成一鍋湯底的基調。容納萬物的吃法更是安順豐富口味的最佳詮釋。有人會好奇,為什么奪奪粉火鍋的牛肉,分割法與潮汕牛肉火鍋相似,其實安順的關嶺黃牛肉正是潮汕牛肉火鍋的重要食材來源。
關嶺黃牛肉。 攝影/吳學文
貴州有俗話說:“安順的吃喝,貴陽的穿著。”安順人的吃喝在全省都是數一數二的。這里有數十萬明軍將士帶來的中原、江南風味,又有后來的商賈云集,貿易繁盛,飲食的豐富程度再次升級。形容當時安順物資的豐富,地方志用的詞是“光怪陸離”和“爭奇斗艷”,仿佛有一場不落幕的物產選美大賽。
安順灌湯蹄筋。 攝影/吳迪科
如果你打算用味蕾了解安順,那切記要空著肚子出發。
貴州是稻米喂飽的。在安順,僅僅是米面類的小吃,你就可以吃到油炸粑、裹卷、清明粑、雞蛋糕等數十余種不同的食物。
安順是碳水愛好者的天堂。 攝影/陳偉紅
安順人的一天,往往是用油炸粑稀飯開啟的。這個稀飯沒有米粒,而是像漿糊一樣,將米和油藝術性地混煮,再加上一勺黔中特產“引子”(蘇麻籽碾碎加鹽,香味極濃),粘稠濃郁的稀飯與摻了米香味的熱油,油炸粑裹著豆沙餡,保持了它的酥脆香甜,安慰了一大早空虛的腸胃。這種獨特吃法,也是安順人美食創意的一個例證。
屯堡人在安順的美食江湖也有一席之地。他們的法寶是烤。九溪村是安順屯堡中的“大塊頭”,人口多、面積也廣,當地俗語說“九溪是個城,只比安平(平壩)少三人”,足見其興旺。見多識廣的九溪人在所有食材中,選中了平平無奇的豬小腸。小拇指粗細的豬腸,剪成小段,一截滑韌的腸衣裹著脂肪,經炭火烘烤,韌轉化為酥,滲著油潤,每一口都是挑動本能的脂香。
安順烤小腸,沒有一個內臟愛好者可以拒絕。
安順味道是本地人的鄉愁,也是游客孜孜以求的生活感。安順是游覽貴州不可錯過的一站,這里對于貴州的旅游產業也有著獨特的意義。
2006年,貴州省首屆旅發大會在安順市黃果樹景區召開,貴州旅游產業開始大步向前,用聚八方來客的熱情,賦予貴州多彩文化新的活力。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九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安順召開。近20年過去,這一盛會再次回到安順,這一寶藏城市重回聚光燈之下,靜候人們飽嘗這里的自然奇景、大明風華和人間滋味。
屯堡文化仍在時間中靜靜傳承。 攝影/陳偉紅
文 | 貓騎士、詹憶夢、伊森
編輯 | 伊森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設計 | 任東
封圖 |李書林
頭圖 |李書林
未標注圖片 | 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地道風物·貴州》
《貴州歷史筆記》范同壽
《中國地域文化通覽·貴州卷》顧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