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試點的揭曉,標志著我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步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試點的開展將有助于破解現存發展瓶頸,為后續商業化落地積累經驗。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指出,上海市等9個城市列入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北京市基于新型儲能的V2G車網互動協同調控試點項目”等30個項目列入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項目。
車網互動(V2G)即車輛與電網之間實現電能和信息的雙向流動。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首批試點的揭曉,標志著我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步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試點的開展將有助于破解現存發展瓶頸,為后續商業化落地積累經驗。
探索經驗機制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層面不斷出臺政策,力推車網互動產業前行。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推動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創新引導、先行先試”的原則,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有序充電,擴大雙向充放電(V2G)項目規模,豐富車網互動應用場景,以城市為主體完善規模化、可持續的車網互動政策機制,以V2G項目為主體探索技術先進、模式清晰、可復制推廣的商業模式,力爭以市場化機制引導車網互動規模化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近期首批試點的啟動,是車網互動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一步。“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將從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商業化探索、跨區域聯動和產業鏈協同發展等多方面出發,為未來新能源汽車與電網的融合互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此次入選的廣州市‘汽車+電力’雙鏈協同V2G‘城市級標桿’試點項目,通過市場機制引導車網互動規模化發展,為未來大規模電動汽車參與電網互動提供了經驗。”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章弘認為,當前車網互動技術正在多個領域進行拓展應用,如廣東、浙江等地正紛紛推動光儲充放一體的V2G站建設,并優先在公共設施和商業園區布局V2G基礎設施。“可以說,車網互動已經從技術驗證階段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實現多方共贏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多個省區市先后設立V2G項目并積極開展項目應用。例如,今年3月,深圳啟動V2G(車網互動)實測,全市超760個充電場站的1.8萬個充電樁、超過1.7萬車次參與互動,互動電量達8.8萬度;同月,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聯合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以及多家車企、樁企開展大規模車網互動全鏈路集中測試工作。
在受訪人士看來,車網互動的加速推廣,將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決方案,實現電網安全、用戶收益與綠色轉型的多方共贏。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寧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電力需求日益增長,但電網本身從運營成本、經濟性等角度卻不可能無限擴容。在用電負荷高峰期,電網可利用電動汽車的這種時空特性,在某個特殊區域或特殊時段進行調度處理,將閑置電動汽車電池的電量“反哺”電網,增強電網的調峰能力,同時也能有效控制電網的建設、運營成本。
章弘則提到,車網互動能夠通過智能充放電提高電網韌性,倒逼動力電池企業開發更多次循環的壽命電池,推動充電樁企業智能化改造,讓車主利用電力差價峰谷價差套利實現“以車養車”。
光大證券指出,得益于V2G項目的推進,把握三方向受益機會。第一,充電樁及充電設施板塊,車網互動推廣將加速充電樁布局與升級改造;第二,電池及儲能板塊,項目需要用更先進的電池技術來保障雙向電能流動;第三,智能電網板塊,車網互動對電網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相關行業長期發展空間向好。
強化數據共享
不過,雖然現階段車網互動已有部分實踐應用,但仍存在多重難題。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政府、企業在推進車網互動商業化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標準制定、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商業模式與利益分配等方面問題。
另外,車網互動橫跨多個行業,且各行業分屬不同部門,如何協調非常關鍵。一位從業者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加強產業鏈合作,統籌建立車網協同和互動的相關標準體系,推進車網協同相關技術的標準化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
“建議加大和強化數據共享。車網互動涉及電網企業、車企、充電運營商、第三方數據平臺等多個主體,各方之間存在數據壁壘,難以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電網企業無法獲取車輛全生命周期的電池狀態、車輛位置、交易明細等支撐車網互動的必要信息,而車企也擔心數據泄露風險,不愿意將關鍵數據共享給其他主體,這會給車輛實時可調節能力評估帶來挑戰。”章弘表示,“另外,技術創新是車網互動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需推動充放電設備、并網技術、信息交互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制定,確保多方設備、系統的互聯互通。標準體系應緊跟技術創新步伐,為未來的新型電池技術、智能充電設施等提供適配標準。”
展望未來,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多方合力推動下,車網互動盈利模式將日益清晰,規模化、商用化前景可期。“預計在2025年底前開始初步建設技術標準體系,推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并擴大V2G試點示范應用范圍。到2028年至2030年,預計將實現車網互動的大規模應用,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調節能力。”章弘說。
文丨本報記者 姚美嬌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編輯丨趙方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