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石柱縣檢察院檢察官進行案件回訪,曾經長滿“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土地已被重新耕種。
本報訊(記者張博 通訊員楊楓 龍彩云)春回大地,萬象更新。4月8日清晨,重慶市石柱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李秀娟早早乘車趕赴鄉村,開展現場監督工作。彼時,針對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第二輪春季補充清除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3支搜索小隊深入林地與田間,仔細搜尋,全力守護鄉村生物安全。
2024年7月18日,石柱縣檢察院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發來的線索:“這邊山上有好大一片‘加拿大一枝黃花’。”
李秀娟聞訊趕往現場,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草地,哪有黃花的影子?心懷不解的李秀娟俯身端詳,發現田地里植株的葉片形狀和脈絡的確與記憶中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相似。“這種植物最顯著的特征是單面著生的圓錐花序。由于現在未到花期,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很難確認。”經園林專家鑒定,確認該物種確是“加拿大一枝黃花”。
據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系發達,能大量掠奪土壤養分導致土壤貧瘠,同時在生長過程中釋放有毒的化學物質抑制其他物種生長,不僅危害農業生產安全,更會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被稱為“生態殺手”。
經查,該鄉鎮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大部分都生長在撂荒的耕地和林地上,入侵面積達300余畝,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2024年7月29日,石柱縣檢察院正式立案調查。
“‘加拿大一枝黃花’最初是一名村民為養蜂而小范圍種植的,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檢察官走訪現場時,村干部提起防治工作連連搖頭,“這種植物生命力太頑強,年年清,年年長。”
石柱縣檢察院邀請縣林業局專家參與現場勘查,了解到該物種繁殖能力極強,每棵植株可以生產2萬顆種子,一株幼苗可在兩年內形成50余株獨立的植株。加上受部分山林地域限制,往年的清理工作不夠徹底,只要有零星植株遺留,一兩年時間就足以重新蔓延。
2024年8月,石柱縣檢察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生物安全監管職責。
“必須在結種前進行清理,避免進一步擴散泛濫。”結合檢察建議和專家意見,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機制工作會議,科學制定防除方案,采用人工拔除與機械鏟除相結合的方式,耗時近2個月,完成了300余畝“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清除工作。“為保證清除效果,我們還結合化學防治,噴灑藥水殺滅殘留根莖。”清除工作的負責人介紹道。
清除工作暫告一段落后,科普工作迅速跟進,9場知識宣傳科普院壩會在周邊鄉鎮陸續召開。
“它的葉脈呈羽狀,葉背面三條主脈明顯……”講解現場,石柱縣檢察院檢察官圖文并茂科普“加拿大一枝黃花”的主要危害、生長形態和根除辦法,引導倡議200余名當地群眾加入日常巡查工作,做到發現一株清除一株。
2024年12月20日,石柱縣檢察院邀請縣農業農村委及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再次來到沿溪鎮,就防除效果開展案件回訪與現場監督。山野田間,“加拿大一枝黃花”已不見蹤跡。
“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危害性
“加拿大一枝黃花”又名黃鶯、麒麟草,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繁殖能力強等特性,可迅速擠占入侵地區本土植物生存空間,對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等構成重大威脅,是我國重點管理的重大農林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長根狀莖。莖直立,株高0.3米至2.5米,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或波狀潛鈍齒;圓錐花序頂生,分枝蝎尾狀;瘦果褐色近圓柱形。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