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破損的書包柜成為校園生活的“小煩惱”,一群三年級學生用十歲生日的成長禮給出答案。近日,上海市楊浦區復旦科技園小學將傳統十歲生日活動升級為跨學科實踐課堂,學生們化身“生態設計師”,在人工智能輔助下完成“生態書包柜”創意設計。這場以“書包柜壞了”為起點的教育實驗,生動詮釋了“雙新”改革背景下,學校如何通過真實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構建“五育融合”育人新樣態。
成長,從解決身邊的“小煩惱”開始
“親愛的寶貝,十年前你來到這個世界,是我們生命中最美的禮物……”當學生們輕聲讀出父母手寫信時,眼眶早已濕潤。家長們在信中細數孩子成長點滴:第一次蹣跚學步、第一次為媽媽捶背、第一次入學。
大屏幕上,老師祝福視頻、家庭祝福視頻同步播放。當全體學生拿出感恩卡感恩父母與師長,讓這場十歲生日充滿了溫情。《中國少年說》手勢舞、學生集體宣誓《強國有我》更賦予了這群十歲少年向陽而生的氣魄。
最溫暖的時刻定格在生日歌響起時各班班主任+各班學生代表推著蛋糕進場,學生代表共同點燃蠟燭,并許下心愿。
這場溫情的十歲生日會還是一次跨學科實踐的先導課,孩子們學會了感恩的同時,也從動腦動手解決每天都要使用的書包柜破舊了這個“小煩惱”開始學會了成長。
破題,一個書包柜引發的教育契機
“柜門卡住書本”“隔層高度不合理”,這些被學生日記頻繁提及的細節,成為項目啟動的“導火索”。
“破舊了的書包柜,恰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活教材。”復旦科技園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馬燕婷在采訪中提及,學校敏銳捕捉教育契機,將教育局計劃更新的基礎設施轉化為跨學科實踐載體,構建“發現問題-需求調研-方案設計-成果轉化”完整鏈環。
十歲生日會也是生態書包柜“創意屋”活動課程的先導課,生日會之后,學生們回到各自教室,通過測量、訪談建立多維認知,數學老師們帶領測量小組獲取柜體基礎數據,美術教師指導學生繪制現存問題思維導圖。
學生們腦洞大開,通過使用書包柜遭遇過取物碰撞,觸發了安全設計需求,衍生出“圓角防撞”“智能感應照明”等創意方案,還有學生提出要設計一個可以放雨衣的隔層。
和AI對話,從圖紙到落地的生態教育
“請AI生成樹洞造型的通風方案!”在AI智多星角色卡指引下,學生與與DeepseekAI進行對話,獲取設計靈感。
“篩選關鍵詞,確保生成內容符合需求很重要。”復旦科技園小學大隊輔導員劉羽嫻告訴學生們如何通過關鍵詞的逐步深入和AI對話,這場打破學科壁壘的設計實踐,將語文表述、數學測量、美術造型、科技編程等元素有機整合。
學生運用尺度計算公式,驗證“40cm層高適配95%書包尺寸”;通過色彩搭配培養美育素養滲透,同時,孩子們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認真研究環保材料的選擇。
“這不是簡單的手工課,而是素養導向的學習革命。”校長馬燕婷說,“雙新”強調綜合實踐課程,孩子們在設計生態書包柜的時候,綜合運用語文、數學、美術等多學科知識,還會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習變得有意義。
“我們的設計將長成真正的書包柜!”一名學生指著仿生蜂巢設計圖興奮地說。學校承諾將優選方案對接供應商量產,讓創意照進現實。
“當孩子們發現自己的設計能真實改變校園生活,這種成就感和獲得感遠超傳統說教。”校長馬燕婷說。從破損柜體到生態書包柜,從單一勞技到綜合實踐,復旦科技園小學正以項目化學習重構育人生態,讓十歲生日成為成長的啟航點。
文字|沈瑩
圖片|沈瑩
視頻 |梅愷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