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只要你手里有錢,人們都會主動來巴結(jié)你;要是你手里頭沒錢,人們就會將你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
清朝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珅,就遇上了這檔子事,自從他靠著做官發(fā)家致富之后,總有些窮親戚找上門來……
貧在同門無人問
清朝大貪官和珅之名,已經(jīng)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作為一個被世人唾棄的大臣,和珅在被人們厭惡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故事。
和珅雖然是個大貪官,但是他這一生的經(jīng)歷,也確實是比一般人要精彩。
這些精彩的經(jīng)歷也可以給后世之人一些啟發(fā),萬一有用呢?
在《清史稿》的記載中,對和珅的介紹上來就八個字,就交代完了和珅的童年,這八個字是“少貧無籍,為文生員”。
而“少貧無籍”的意思就是,和珅小的時候,家里比較窮,只能算是個小混混。
“無籍”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不納稅之人,一個是無賴之人。
這里明顯跟納稅沒什么關(guān)系,因此這里應(yīng)該是在說和珅像個小無賴。
其實這倒也合理,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賞識,除了和珅確實有點才華外,就是因為和珅他很會察言觀色,巧言令色,總是能把乾隆哄得高興了。
在那個靠著科舉翻身的年代,比和珅有學(xué)問的人可多了去了,和珅有學(xué)問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真正讓他走上巔峰的,是他的高情商。
一個從小在大街上耍無賴的混混,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看人”的本事,要是看不出個貴賤來,討飯都討不到。
在和珅三歲那年,他的母親就因為生和琳時難產(chǎn)去世了。
雖然家里還有一個繼母,但是后媽哪有親媽好,而且只從利益關(guān)系上來講,這位繼母應(yīng)該巴不得和珅兄弟去死。
因為只有他們兩個死了,這位繼母的孩子才有機會繼承家里的遺產(chǎn)。
在和珅九歲那年,他那一直在外工作的老爸,也離開了人世。
雖然家里還有一位老管家罩著他們倆,但是這位管家年事已高,恐怕管不了他們幾年了。
和珅的父親鈕祜祿·常保去世之后,鈕祜祿家也沒人來探望,他們一家仿佛已經(jīng)不是鈕祜祿家的人了。
年幼的和珅也曾前往鈕祜祿氏的親戚家,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但是他們覺得和珅只是個小孩子,所以根本就沒有把他放在眼里。
此時的和珅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親戚是靠不住的,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己,自己這個鈕祜祿氏的姓,不要也罷。
為了養(yǎng)活弟弟,九歲的和珅出門當(dāng)無賴,在大街上要飯,幫人干力氣活。
一直到和珅十二歲這年,他以正紅旗子弟的身份,進入了咸安宮學(xué)堂,開始跟著老師學(xué)文化。
一開始的時候,和珅本打算靠著自己的努力,通過科舉考試走仕途,但是他失敗了。
清朝剛?cè)腙P(guān)的時候,八旗子弟是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就能做官的,但是順治在位時,為了推行“滿漢共治”的國策,順治命令八旗子弟也要通過科舉考試當(dāng)官。
但是在之后的考試時發(fā)現(xiàn),漢人太卷了,如果真的靠著科舉選官的話,滿人根本當(dāng)不上官。
為了解決這件事,順治只能是將兩邊分開來,滿人跟滿人比,漢人跟漢人比,分兩張榜單。看起來很公平,但其實滿人的考卷比漢人考卷要簡單一萬倍,他們當(dāng)官還是比較容易。
一直到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廢除了這種有利于滿人的制度,讓所有滿人考生與漢人考生同臺競技。
盡管和珅已經(jīng)足夠努力,但是他還是沒考上。和珅為了科舉考試,在咸安宮學(xué)習(xí)了八年時間,他名落孫山時,已經(jīng)二十歲了。
如果再繼續(xù)考下去,也不會有什么結(jié)果的,因此和珅果斷放棄科舉,繼承了祖?zhèn)鞯穆毼弧容p車都尉,隨后又被乾隆召進皇宮,當(dāng)了三等侍衛(wèi)。
當(dāng)了侍衛(wèi)的和珅,靠著自己的才學(xué),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坐上了獨屬于自己的“火箭”。
和珅就坐著這發(fā)火箭,從一個小小的三等侍衛(wèi),當(dāng)上了權(quán)傾朝野的軍機處大臣,同時還與乾隆成了親家,只要乾隆不死,和珅誰也不怕。
富在別院眾人追
從當(dāng)初的沿街討飯,到后來的權(quán)傾朝野,不過是十年時間。
在這十年時間里,和珅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上級的關(guān)照、下級的敬仰,而這些事與和珅的鈕祜祿家族毫無關(guān)系。
他們根本就想不到,當(dāng)初那個求著他們幫忙的孩子,居然能走到這一步。
和珅當(dāng)上軍機處大臣之后,全國的官員爭相討好他。和珅也靠著自己手里的這些官員,構(gòu)建了一條完美的利益鏈,并且將這條利益鏈延伸到了全國各地。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只要有買賣,就有贏家;只要有贏家,就會有矛盾;只要有矛盾,就需要官員。
只要官員出馬,就要按照法律來辦;只要有銀兩,法律也可以沒有。
乾隆中期,全國各地的商業(yè)飛速發(fā)展,俗話說“無奸不商”,商人們在發(fā)展過程中,少不了跟人家打官司。
這個時候只要花點小錢,就能避免大麻煩,因此很多商人甚至?xí)崆案賳T打好招呼。
這種官商結(jié)合的模式,就是和珅賺錢的基礎(chǔ),商人賺了錢,就給官員分成,官員就可以保護商人賺更多的錢。
而官員拿到的錢,并不能全部揣到自己的腰包里,還要拿出一部分來給上級,層層遞交上去,最后到達和珅的家里。和珅就通過這種脅迫商人的手段,賺得盆滿缽滿。
當(dāng)時的和珅權(quán)傾朝野,只要在朝中當(dāng)官,就很難不與他來往,就算鈕祜祿氏的那些窮親戚想躲著他,也是躲不開的。
有幾個敗光了家產(chǎn)的窮親戚,聽說和珅發(fā)達了,就觍著臉來找和珅幫忙,和珅對自己的本家沒什么好感,因此他并不打算聽這些人在他這里“許愿”。
和珅能給予他們的最大幫助,就是給他們點錢。
于是,和珅讓家里的管家劉全,搬出來了一箱子銀錠。大大小小的銀錠加起來,足足有幾千兩,這些銀錠還是浙江官員剛送過來的。
和珅對這些親戚說:“這些是南方來的銀兩,水分有點大,你們?nèi)臀視駮襁@些銀子吧?”
其實和珅是擔(dān)心自己拒絕這幾個人后,他們在自己的家里搗亂,于是就想出來了這么個辦法。這些人根本沒看懂和珅的意思,就去乖乖地曬銀子了。
三天后,和珅再來看,一兩銀子都沒少,和珅讓他們繼續(xù)曬;五天后和珅再來看,“曬”沒了三百兩銀子,也“曬”沒了一個人。
一直到“曬”走了一千銀子的時候,那幾個窮親戚也已經(jīng)“曬”沒影了。
他們偷拿了和珅的錢,自然是不敢再露面了,不光現(xiàn)在不敢露面,恐怕他們這一輩子都不敢再來見和珅。
就這樣,和珅用自創(chuàng)的“曬銀法”,徹底趕走了這幾個煩人的親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