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13日電(記者郭晨、呂巖昊)“這段時間體重增加后,感覺自己的體力降低了,睡眠也有一定影響,需要科學管理身材。”近日來到安徽省針灸醫院就診的年輕女性朱蓉蓉說,平常工作壓力大、運動時間不能保證,所以想尋求中醫的幫助。
“人們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高漲。我們于3月專門成立了減重門診,通過中醫傳統的針灸、埋線等方式進行體重控制。”安徽省針灸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費愛華介紹,今年一季度,安徽省針灸醫院因為體重以及相關問題就診的人數較去年同期上漲了3倍多。
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國家衛健委也鼓勵各類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這不僅為民眾提供專業服務,也催生出新的醫療服務業態。
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也被應用到減重門診治療管理中,為體重管理“提速”。
安徽省針灸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費愛華(左)為一位肥胖者開展埋線治療(4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作為體重管理類的專科醫生,我在工作中需要做大量基礎工作,這非常耗時,壓縮了真正的接診時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鄭雪瑛博士介紹說,比如詳細了解患者的基礎信息、患病史、肥胖史、飲食偏好等,這個過程就需要約1個小時。
近期,由安徽當地醫療機構和健康科技企業聯合開發的體重管理AI大模型智能助手投入使用,輔助醫生們提高減重的個性化干預質量和診療效率。“通過患者與大模型互動生成結構化健康檔案,我可以在30秒內快速掌握患者的全周期健康畫像。”鄭雪瑛說。
鄭雪瑛介紹,目前團隊也在嘗試探索AI大模型智能助手為超重人群定制多口味減肥餐以及使用拍照識別和分析每日餐食能量及營養等更新的場景應用。
安徽醫科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席教授翁建平說,AI大模型智能助手結合專業化醫生支持,可以實現對肥胖人群“千人千策”式的個性化干預,幫助老百姓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
一些綜合性醫院聯合多學科的體重管理聯合門診也相繼成立,更好地服務社會需求。
這是安徽省兒童醫院0-18歲體重管理聯合門診(4月3日攝)。新華社發(安徽省兒童醫院供圖)
“媽媽做的飯實在太好吃了,我忍不住。”一句8歲小胖孩的話語逗樂了正在接診的安徽省兒童醫院0-18歲體重管理聯合門診醫生王亞和孩子媽媽,但隨后的體脂測量以及各項檢查指標卻讓醫生和孩子母親不由擔心起來。
“孩子因為肥胖出現了性早熟征兆,必須首先糾正孩子的認知,讓孩子充分了解肥胖帶來的危害。”王亞介紹,成立聯合體重管理聯合門診后,遇到類似的病例,她可以快速地將孩子先轉診到心理等科室開始相關的跨學科綜合評估和治療。
“因為孩子成長處于敏感時期,肥胖不僅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傷害,更伴隨著一些心理問題。”王亞介紹,今年3月,該醫院聯合內分泌代謝科、兒童心理科、兒童心血管科等成立了跨科室跨學科的0-18歲體重管理聯合門診,為超重、肥胖或體重異常兒童和青少年人群制定科學管理和診療方案。
今年以來,中國多地醫療機構陸續成立體重管理門診,滿足就診需求。在廣西,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體重管理一體化門診”正式開診,整合胃腸(減重)外科、臨床營養科、內分泌科等學科,通過“評估-干預-隨訪”全周期管理模式,為肥胖者提供科學化、精準化、個性化體重管理方案。在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揭牌,整合全院14個學科,構建“篩查評估-分層治療-并發癥防控-長期維護”的管理體系,計劃年篩查超重肥胖患者5萬人次。
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