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英國居然在2024年7月28日宣布國家破產。
這件事后來被稱為五常之恥。
曾經的海洋霸主人稱日不落帝國,為什么會在一夜之間宣布國家破產?
這件事怎么看都叫人感到有些詭異。
所謂國家破產并不是國家機器停擺、古老的國度解體、大家一哄而散。
這里的國家破產實質上是指政府暫停在法律界定范圍之外的新增支出。
非常搞笑的是,導致英國破產的直接原因就是英國政府拿不出200億英鎊來填補財政赤字,簡單來說就是入不敷出,日子過不下去。
當然作為一個國家,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只不過就是拆東墻補西墻,到處舉債,勉強維持著這個國家的名號。
有很多業內人士在分析英國為什么會破產時,總是把環保當作洪水猛獸,認為英國就是因為環保過于較真才導致國家破產。
然而導致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破產,堅守環保底線固然是緣由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因素,但絕不是唯一的理由。
首先,英國是一個高福利的國家,這一點與英國原先的經濟繁榮有著一定的關聯,也就是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著國民的福利水準。
但問題是,隨著全球經濟多元化的發展,英國這匹老馬已經逐漸落后于世界先進行列,在這個時候保持高福利,無疑是德不配位。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經濟不景氣,那就把福利降下來。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因為英國人已經習慣優厚的待遇,養尊處優。
如果猛然間把國民福利大幅度降低,那么就會激起民憤,國家極有可能四分五裂,大不列顛合眾國將灰飛煙滅。
其次再來說說環保對英國的影響。
應該說英國是第一個提出全球環保的國家,所謂的碳中和這個詞匯,就是英國人發明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為全球環境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如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框架公約就是英國率先提出來的。
數據顯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英國的制造業增長率為16.7%,然而二十年之后的2019年,這個數字卻變為8.59%。
這也就意味著,英國的制造業空心化已經難以逆轉,在碳中和目標的承諾之下,英國很多的制造業實體產業不得不移居海外。
正因如此,英國的高管曾經呼吁,不能以英國破產為代價來拯救整個世界,這句話充滿著無奈,更有著滿滿的玄機。
也許從英國受制于碳中和的艱難中得到啟發,也許原本就對中國的發展羨慕嫉妒恨,美西方的政客們在全球碳中和承諾上開始打主意。
于是有很多人打算用碳中和來掣肘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其中不乏美英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政客們,直白一點就是為中國設置一個高端局。
按照英美等國人的邏輯,中國人一向是愛好和平,那么對于維持氣候變化一定會有責任感,也一定會對碳中和做出莊嚴的承諾。
于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關于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就擺在中國人的面前,這就是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設置了阻礙。
因為誰都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經濟依舊是處在粗放階段,指望簡單粗放的礦產開發來支撐中國經濟的兩位數增長。
一旦中國成為氣候框架簽署國,那么原先的粗放開發就會被叫停,因為畢竟碳中和這個目標就擺在那里,這樣一來中國的經濟就會遲滯。
對于美西方的卑鄙用心,中國高層心知肚明。
然而本著為全球氣候負責的態度,中國還是簽署了相關氣候保護的碳中和承諾。
然而美西方還沒有綻開竊喜的笑容,來自中國的各種措施已經初見成效,中國關停了很多粗放的煤礦資源開發,嚴格控制碳排放。
當然這些措施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中國在能源結構的調整方面叫美西方大失所望。
尤其是中國采用風能、水能、太陽能替代傳統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的應用更是得心應手、技術成熟,所以中國的經濟還是保持在穩步增長狀態。
反觀英國作為氣候框架公約發起國,因為基礎設施不能到位,工業制造業幾乎出現本土空白,這就嚴重遲滯了英國經濟向好。
隨著英國經濟不斷衰退,從2018年開始,英國接連有十幾個城市宣布破產,一直捱到去年下半年,英國不再堅持,只好宣布國家破產。
這也就是說,原先給中國設置的高端局,卻不料作局者之一的英國率先把自己玩廢了,成為最先破產的國家,妥妥演繹了五常之恥。
參考資料:
新聞調查|“破產”背后的英國財政困境--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