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關稅戰不斷加碼,已經成為兩國經濟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短期來看,中美關稅戰會加速技術和產業鏈脫鉤,對國內依賴美國技術和美國芯片的廠商造成沖擊。長遠來看,關稅大戰利好科技自立自強和國產芯片替代。
關稅戰螺旋式升級
中美關稅爭端起始于川普上一個任期,當時,美國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主要涵蓋機械、電子、化工等領域。中國則在農產品、汽車、能源等方面對11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5%-25%關稅。之后,中國承諾增購2000億美元的能源和農產品,美國暫停原定對1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計劃,總體上保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
在拜登執政時期,拜登政府延續特朗普時期關稅政策,但啟動針對性關稅排除程序,可以說,在拜登執政的這幾年,中美在關稅問題上有所緩和。
川普再次入主白宮后,把關稅爭端推上新的高峰。截至2025年4月,美國對華輸美商品累計關稅高達104%。
2025年4月,中國對美國高關稅政策做出了相應的反制措施,正式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再次加征50%的關稅,使中國對美總體關稅稅率提高到了84%。
有鑒于特朗普將“重塑美國制造業”、“美國優先”等作為競選口號,為了迎合美國民粹,兌現向其支持者做出的承諾,中美之間的關稅爭端會長期處于相對嚴峻的局面。
美國IDM芯片廠商受到沖擊
4月4日,中國對原產于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
1.據海關總署,“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
2.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如果中國半導體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獲得官方背書,那么,英特爾等美國芯片廠商將受到沖擊。事實上,受關稅戰影響,英特爾、美光在中國大陸的代理商已經停止報價。
根據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規則,AMD、高通、蘋果、英偉達、賽靈思等美國IC設計公司在臺積電流片的美國半導體產品將不受中國加征關稅政策的影響,英特爾、美光、TI等IDM廠商由于在美國擁有晶圓廠,將會受到關稅政策的沖擊。
簡言之,Fabless廠商如果在臺積電、聯電、三星、中芯國際流片,則不會受關稅政策影響,如果在美國的晶圓廠流片,則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的IDM廠商,只要工廠就在美國,則會受關稅政策沖擊。
從實踐上看,英特爾至強CPU因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均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工廠完成,需全額繳納關稅,渠道調研顯示,該型號批發價已從4800美元漲至5200美元。
利好國產芯片替代
半導體產業鏈很長,涵蓋設備、設計、原材料、制造、封裝測試環節。一直以來,美國公司掌握了設計和設備等高利潤環節,將部分設備產業和原材料產業讓日本承接,將制造和封裝測試產業轉移到中國和韓國,很多芯片其實是美國公司設計,臺積電制造,中國大陸企業封裝測試,如果采用封裝測試地認定為原產地,很多美國芯片的原產地就可以被認定為中國。
本次將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就堵住了用在國內封裝測試來渾水摸魚的窗口。
事實上,中國本次的關稅政策其實還是開了口子的,并沒有把IC設計公司注冊地作為原產地,這就使AMD、高通、蘋果、英偉達、賽靈思等美國 Fabless IC設計公司的芯片不受關稅政策的影響,真正最受傷的反而是英特爾這樣的老牌IDM公司。英特爾必然要把關稅轉嫁給中國消費者,英特爾CPU漲價是大勢所趨。
這對于國產CPU而言則是利好,特別利好龍芯這類純自主CPU。
結語
中美關稅戰本質是老牌帝國面對新興挑戰者的無奈舉措,和當年英國面對美國崛起搞英鎊區排斥美國如出一轍,美國的目的顯然是為了通過加征關稅降低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的依賴,遏制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為進一步惡化中美關系做準備,如臺海沖突、中美直接軍事對抗等,同時也是為了實現制造業回流,振興美國實體經濟。
在帝國強盛時期,都是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在帝國走下坡路之際,面對新興強國,必然祭出貿易保護主義,100年前的英國是如此,現在的美國也是如此。
從歷史經驗看,未來中美技術脫鉤、產業脫鉤是大勢所趨,科技自立自強是大勢所趨,一些人鼓吹放棄芯片自主研發,融入國際主流,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路線在事實上已經破產。
未來,中美會圍繞高科技產業的主導權開啟科技與產業發展競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