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茶葉市場高度分散,茶企上市不易。
文/每日財報 南黎
近日,證監會發布了《境外發行上市備案補充材料要求》,八馬茶業被要求提交一系列補充材料。并被要求說明公司此前終止全國股轉系統掛牌、撤回深交所上市申請的原因,并確認是否存在對港交所上市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
自2013年開啟上市輔導后,這家茶企屢沖A股屢敗屢戰,但似乎絲毫沒有挫敗它的熱情。早在2021年和2022年,八馬茶業就曾向深交所的創業板和主板分別發起上市申請,但最后均主動撤回。
今年的1月17日,八馬茶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天風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若成功上市,八馬茶業將成為繼瀾滄古茶之后港股“茶葉第二股”,此次公司能否成功上市,也頗受外界關注。上市不一定是解藥,當下仍面臨諸多的問題待解。
轉投港股,資本之路并不好走
八馬茶業漫長的十年上市路反映出茶葉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路并不好走。盡管中國茶葉市場潛力巨大,但高端茶葉市場茶企集中度較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中國高端茶葉市場高度分散,前五大參與者于2023年的市場占有率為6.2%。八馬茶業在中國高端茶葉市場占據的份額為1.7%。
在高端茶市場的競爭中,八馬茶業尚未確立絕對的主導優勢,與排名第二的競爭對手的市占率差距僅為0.06%。此外,受我國茶飲消費地域性偏好的影響,各地都會涌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品牌。因此,整個茶行業的集中度一直較低。
另外,整個資本市場對茶企的認可度并不高,茶企上市也非常不易,盡管中國有著近3000億元的茶葉市場規模,但是真正意義的上市茶企屈指可數。
諸如安溪鐵觀音從2013年終止IPO到2016年申請破產,只花了3年。四川竹葉青茶業、信陽毛尖集團知名企業,雖然在都有過沖擊A股IPO的嘗試,但大都以失敗告終。
率先登陸港股的瀾滄古茶則面臨總經理缺位、2024年業績由盈轉虧,甚至因股東“逼宮”致管理層震蕩。
在此背景下,八馬茶業即使能夠通過港股上市,要獲得較大的募資或估值顯然不易。
加盟帝國的AB面
八馬茶業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茶葉及相關產品設計、標準輸出和品牌零售,產品涵蓋烏龍茶、黑茶、紅茶、綠茶等多款茶葉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關產品。
公司采用了特許經營模式(加盟模式),快速擴張銷售網絡,由于我國加盟商多是位于一線城市以下,其對于當地市場布局具有天然的優勢。
截至2024年9月30日,發行人網絡內的3498家門店中,有3054家由加盟商經營,加盟經營比例達87.31%。
正是由于加盟商戰略的運用,公司的門店數量由2022年初的2931家,擴展至3498家,門店規模擴展1.2倍。
經營業績方面,八馬茶業收入由2022年的18.1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1.22億元,凈利潤由1.66億元增長至2.06億元。
加盟模式帶來規模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渠道46%的毛利率僅為直營渠道的三分之二。這種"以量補價"的擴張策略,在茶行業同質化競爭中漸顯疲態。
另外,A股招股書顯示,八馬茶業大部分茶葉產品均通過成品供應商,以定制采購的方式獲得,并冠以“八馬”品牌。這種定制采購的業務模式類似于“貼牌”,對“外包”供應商的產品品質把控存在一定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1年,八馬茶業涉及投訴、舉報累計113起,其中虛假宣傳63起,質量問題23起。
靠堆量起來的加盟商雖然貢獻了營收,但也導致八馬茶業對產品質量常常失控,從而損害了品牌聲譽,這對公司的管理能力必然提出較大挑戰。當加盟商賺不到錢,八馬的營收神話還能撐多久?
高毛利背后的“隱疾”
“認準這匹馬,好茶喝八馬”,這是八馬茶業官網一句經典宣傳語。在這句宣傳語中,八馬茶業將自身定位于“好茶”的標準,給消費者留下“高端”茶葉的形象。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以2023年茶葉連鎖門店規模計,八馬茶業在中國茶葉市場排名第一,且在高端、烏龍茶、紅茶市場均排名第一。
毛利率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九個月,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53.3%、52.3%、55.4%。分產品看,烏龍茶的毛利率最高,其次是黑茶和白茶;按渠道劃分,線下直營的毛利率最高,其次是網絡銷售,最后是線下加盟模式。
但是與公司的高端茶飲品牌自身定位有所不符的是,新產品的投入可謂有所“寒酸”。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八馬茶業的銷售費用為6.17億元、6.81億元、5.20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33.93%、32.08%、31.55%。同期,八馬茶業的研發費用為822萬元、1162.1萬元、1006.4萬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0.45%、0.55%、0.61%。
而在近三年的時間里,八馬茶業的研發占比雖然逐年上升,但僅累計提升了0.16個百分點,整體占比仍然很低。
八馬茶業還因此曾于2022年4月遭到深交所的問詢。“結合同行業可比企業相關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較小,但與多家機構進行技術合作并參與多個標準的制定工作的合理性;進一步說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是否屬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對于八馬茶葉來說,在茶葉行業逐漸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的趨勢下,研發投入的不足可能會對公司未來的產品創新和競爭力提升產生不利影響。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