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王晶暌違近三十年再度操刀的《倚天屠龍記》系列電影,《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自上線之初便承載了武俠迷的復雜期待。這部集結了古天樂、甄子丹、林峯等港星的全明星陣容作品,試圖以經典IP與懷舊情懷叩擊觀眾心門,卻也在選角、改編與制作層面引發激烈爭議,成為一部毀譽參半的“情懷試金石”。
老將撐場與“中年江湖”的尷尬
古天樂飾演的張翠山與甄子丹飾演的張三豐,無疑是影片的亮點。古天樂以沉穩的表演詮釋了張翠山的悲情與俠義,冰火島初登場時的滄桑感與舍生取義的壯烈戲份令人動容。甄子丹則突破動作戲框架,將張三豐的仙風道骨與對徒孫的舐犢之情融合,太極拳與乾坤大挪移的對決堪稱全片動作戲的高光。然而,林峯以42歲之齡出演少年張無忌的違和感,讓角色失去原著中“成長蛻變”的底色,被觀眾調侃為“中年無忌闖江湖”。
晶女郎爭議與角色失衡
影片最大的槽點集中于邱意濃的周芷若與云千千的小昭。兩位“晶女郎”被批顏值與演技雙失守,網紅式表演與僵硬表情徹底打破金庸筆下的經典形象,甚至有觀眾直言其“毀了一鍋好湯”。相較之下,文詠珊的趙敏雖造型遭詬病,卻以英氣與細膩的表演勉強撐起女性角色的門面。配角方面,徐錦江的謝遜、方中信的楊逍等老戲骨穩定輸出,但華山二老等角色的低俗化改編又拉低了影片格調。
魔改敘事與武俠魂的消解
王晶的改編野心在劇情中顯露無遺:張翠山死于群毆而非自刎、謝遜傳授九陽神功、張無忌性格黑化等設定顛覆原著邏輯,導致角色動機混亂。動作設計亦陷入“特效至上”的窠臼,龍爪手變身“哪吒風火輪”、內力比拼淪為光污染現場,丟失了港式武俠行云流水的寫實美感。盡管光明頂大戰、武當山對決等場景試圖復刻經典,但倉促的節奏與割裂的敘事難掩劇本的敷衍。
情懷變現與港片困境的縮影
不可否認,影片以豪華陣容為港片情懷續命:從1986年王天林監制的TVB版,到1993年李連杰的《魔教教主》,王晶此次重啟更像是一場跨越時代的自我致敬。然而,當“全明星再就業”淪為流水線式拼貼,當武俠內核被網紅審美與快餐式改編稀釋,影片最終淪為資本裹挾下的“情懷快消品”。豆瓣3.5分的慘淡口碑,恰印證了觀眾對“武俠已死”的唏噓——我們懷念的不僅是金庸宇宙,更是那個用心雕琢江湖的港片黃金時代。
結語
《九陽神功》如同一面雙面鏡:一面映照出港片匠人對武俠的執念,另一面則折射出經典IP在流量時代的生存窘境。對于鐵桿武俠迷,甄子丹的張三豐與古天樂的悲情戲仍值回票價;但對追求原著神韻的觀眾,或許只能感嘆:“大都之約”未至,江湖已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