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大學的一組史前考古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來解釋一個長期存在的謎團:為什么古代人類要帶著年幼的孩子穿過黑暗而危險的通道,深入地下洞穴繪畫遺址?
魯菲尼亞克洞穴中兒童用手指創作的畫作,距今1.4萬至2萬年。圖片來源:范·蓋爾德博士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許多洞穴壁畫旁邊,有清晰的證據表明當時曾有年僅兩歲的兒童出現。迄今為止,大多數假設都集中在教育層面——學習社區的傳統和習俗。然而,我們認為,兒童在這些洞穴中也扮演著獨特的文化角色:幼兒被認為在精神世界中擁有特殊的品質,使他們能夠與來自彼岸的實體交流——人們相信這些實體可以從洞穴深處進入。”
魯菲尼亞克洞穴中兒童用手指創作的畫作,距今1.4萬至2萬年。圖片來源:范·蓋爾德博士
這項研究由特拉維夫大學雅各布·M·阿爾科夫考古學和古代近東文化系的埃拉·阿薩夫博士、亞菲特·凱達爾博士和蘭·巴凱教授共同完成。他們的論文發表在《藝術》雜志上。
Ran Barkai 教授。圖片來源:特拉維夫大學
年輕人手中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
阿薩夫博士解釋說:“早期人類創作的洞穴藝術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現象,引起了許多研究人員的興趣。迄今為止,人們已發現約 400 個包含洞穴藝術的洞穴,主要在法國和西班牙,這些藝術作品的年代可追溯到 4 萬至 1.2 萬年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兒童參與了這些藝術創作——2 至 12 歲兒童留下的手印和手指畫。此外,在一些洞穴中,除了成年人的腳印和手印外,還發現了兒童的腳印和手印。這自然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們會在那里?為什么年幼的孩子要經歷艱苦而危險的旅程,深入黑暗、蜿蜒、低氧的洞穴——爬過縫隙、下降豎井、攀爬巖石,才能到達目的地?
凱達爾博士進一步闡述道:“盡管對洞穴藝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兒童的存在。普遍的假設是,他們的參與具有教育目的——將知識、傳統和習俗傳承給下一代。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認為兒童的參與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事實上,他們本身就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與居住在地底深處和超凡脫俗的實體進行直接交流。這項研究延續了我們之前的研究,我們將洞穴藝術視為宇宙觀的表達,并強調人類與各種實體之間的關系。”
14000年前巴蘇拉洞穴兒童的足跡。圖片來源:Marco Romano教授 – Romano等人,2019年
文化機構和童年
阿薩夫博士補充道:“基于對土著社會兒童的廣泛研究,以及對洞穴壁畫中舉行的儀式的新見解,我們對兒童在洞穴壁畫創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認識。通過整合這些研究領域的數據,我們首次能夠提出一個新穎且原創的解釋,來解釋兒童參與洞穴壁畫創作的原因:兒童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不同,兒童擁有一系列獨特的心理和認知特征。因此,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縱觀歷史和史前時期,都將兒童視為“活躍的主體”——連接這個世界與棲息在自然界、冥界以及整個宇宙中的實體的媒介。通過這種方式,兒童對他們的社群——狩獵采集者——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他們生活在自然界中,并努力與各種實體保持持續、相互尊重的關系:作為食物來源的動植物、用于制造工具的石頭、祖先的神靈等等。”
埃拉·阿薩夫博士。 圖片來源:特拉維夫大學
巴凱教授:“許多這樣的社會將洞穴視為通往冥界的門戶——在那里,他們可以通過薩滿儀式與宇宙實體和冥界居民溝通,以解決存在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幼兒被視為邊緣存在——既屬于他們剛剛離開的領域(出生前),也屬于他們目前居住的世界。因此,幼兒被認為特別適合連接兩個世界,并向非人類實體傳遞信息。在本文中,我們將這些見解結合起來,并提出,兒童與成年人一起深入洞穴,參與繪畫和儀式,是他們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的一部分——作為與冥界實體溝通的理想媒介。”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