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橫跨七年的港式警匪IP收官之作,《反貪風暴5:最終章》以古天樂飾演的陸志廉之死為系列畫上句點,既延續了系列標志性的硬核動作風格,也試圖在角色深度與主題表達上完成突破。這部影片既是一場視覺盛宴,亦是一曲英雄主義的悲歌,更折射出港片在類型化敘事中的掙扎與探索。
動作升級與敘事困境
影片延續了“反貪”系列高燃動作戲的傳統:鬧市槍戰、天文館爆破、公路飆車等場面密集呈現,槍械火力與爆炸特效全面升級,視覺沖擊力堪稱系列之最。然而,這種“以武代文”的敘事策略也暴露短板。ICAC調查員化身“港版007”,手持微型沖鋒槍與裝備精良的恐怖分子正面對抗,雖滿足商業爽感,卻削弱了反貪題材應有的智斗張力。反派肖卓亞的倉促死亡(被路人刺殺)更顯邏輯斷裂,讓前期鋪陳的跨國貪腐案淪為背景板,暴露出劇本對法律程序與社會議題的簡化處理。
陸志廉:從神壇到凡塵的英雄弧光
古天樂用七年時間將陸志廉從“反貪符號”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角色。本片中,陸志廉首次展現心理創傷:好友犧牲觸發PTSD,蜷縮顫抖的鏡頭顛覆了過往“鐵人”形象。這種人性化刻畫讓英雄落地——他不再是無所不能的執法機器,而是背負戰友遺志與自我質疑的凡人。最終與反派同歸于盡的結局,既是對“監察者亦需被監察”主題的呼應,也以悲壯方式完成了角色從“堅守信仰”到“以身殉道”的升華。
港式主旋律的悖論與突圍
影片試圖通過程德明(鄭嘉穎飾)與弟弟程非熊(黃宗澤飾)的親情沖突,探討公理與私情的博弈。兄弟對峙戲份雖略顯套路,卻為冰冷的反貪敘事注入倫理溫度。而大法官龐愛瑪(宣萱飾)從貪腐共謀到當眾自白的轉變,則隱喻著“良知覺醒”的力量,盡管這一轉折因鋪墊不足而顯突兀。值得玩味的是,ICAC在片中既被塑造為法治象征,又因過度英雄化陷入“權力監督者不受監督”的敘事悖論,恰如臺詞所嘲:“ICAC是文職,怎么成了007?”
終章之憾與港片未來
作為系列謝幕之作,《反貪5》未能跳出“為終結而終結”的創作窠臼。陸志廉之死僅以MV混剪潦草收場,七年反貪歷程的厚重感被爆炸硝煙沖淡。但不可否認,古天樂精準詮釋了一個時代港式英雄的退場——當鏡頭掃過他布滿彈孔的西裝與堅毅側臉,觀眾看到的不僅是角色謝幕,更是傳統警匪片模式的式微。
或許正如片尾響起的《講不出再見》,這部充滿缺憾卻又誠意猶存的終章,恰是港片黃金時代的一曲挽歌。當陸志廉沉入火海,他守護的不僅是ICAC的信仰,更是港片對“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美學的最后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