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關注我們
據形補形,吃啥補啥。吃綠豆補腎、吃茄子補心、吃豬腦補腦……時下,網絡上許多“白大褂”為了賺取流量和關注度,不惜夸大其詞、信口開河。他們或發布未經證實的健康謠言,或推銷未經嚴格驗證的保健品和治療方法,把人們搞得云里霧里辨不清真假,嚴重損害了健康科普的公信力和公眾的健康利益。
健康科普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舉措之一,它關乎公眾的健康觀念、健康技能、健康行為以及健康素養的提升。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然而,網絡上的健康科普信息卻魚龍混雜,一些不具備專業資質或缺乏嚴謹態度的人員隨意發布健康信息,甚至為了個人利益而編造虛假內容,導致人們在獲取健康知識時面臨極大的困擾和風險。這種行為不僅誤導了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思維認知和處理方式,還可能導致人們采取錯誤的健康行為,進而引發健康風險。
針對互聯網健康科普領域存在的亂象,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近日聯合推出全國首個“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這一舉措旨在進一步規范醫務人員在互聯網上的健康科普行為,讓專業的人講專業的話、干專業的事,營造一個清朗、準確的互聯網健康科普環境。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健康科普也不例外。“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的出臺,是基于上海市在健康科普領域的長期探索和制度創新。這一創新之舉,無疑為健康科普的規范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筆者注意到在此之前,上海市已經率先將健康科普納入高級職稱評審、設立健康科普專項、推出健康科普影響力排行榜等一系列舉措,有效推動了健康科普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此次推出的“互聯網健康科普負面行為清單”,是該市在健康科普領域制度創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清單明確了九類禁止行為,涵蓋了法律法規、廣告牟利、虛假信息、自媒體賬號管理、賬號認證、MCN機構合作、倫理道德、知識產權以及離職人員行為規范等多個方面,如清單明確規定: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廣告類信息,或對以上商品進行直播帶貨等不當牟利行為;禁止發布虛假錯誤的健康科普信息,不得夸大疾病治療效果等等。這些規定為醫務人員在互聯網上進行健康科普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準則。對于規范醫務人員在互聯網上進行健康科普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推動健康科普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清單也將對醫務人員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將促使醫務人員更加重視健康科普的規范性和專業性,提升自身健康科普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它將促使醫務人員更加注重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避免觸碰紅線、觸碰高壓線。
健康科普是一項關乎公眾健康福祉的重要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參與。期待更多地區能夠借鑒上海市的經驗和做法,共同推動健康科普事業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來源 |原創 插圖來自360網絡
聲明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健康資訊之目的。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