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又反轉了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于4月11日宣布,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覆蓋2024年3850億美元進口額(占進口總額12%),其中1000億美元來自中國(占中國進口額23%)。
中國商品平均稅率從145%降至20%,部分電子產品稅率從45%驟降至5%。
特朗普政府先是對中國等國加征高額關稅,隨后又宣布部分豁免,但隨即表示將在“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對半導體等產品單獨征稅。
矛盾信號: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明確,豁免只是“戰術性喘息”,未來將對芯片、電子產品加征新關稅。
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暫停部分關稅后,標普500指數飆升9.5%,創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企業影響:蘋果、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因關稅豁免暫時緩解壓力,但未來仍面臨半導體等產品的單獨關稅風險。
中國宣布對美商品加征84%關稅,累計達104%;歐盟、加拿大亦采取反制措施,加劇貿易戰緊張局勢。
成本轉嫁:關稅推高企業成本,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如蘋果手機價格或飆升)。
債務壓力: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4.5%,借貸成本上升,加劇通脹壓力。
豁免部分產品關稅被解讀為特朗普政府面對國內外壓力的“低頭”,旨在避免科技業巨頭損失擴大。
國家安全名義:
未來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半導體等關鍵產品加征關稅,反映其保護主義傾向。
政策反復無常引發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對政策可信度的質疑,民主黨議員批評其“信譽危機”。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復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影響企業投資決策。
美國單邊保護主義措施可能加速多邊貿易體系的重構,推動其他國家尋求替代貿易伙伴。
全球供應鏈重組:企業可能調整供應鏈布局,減少對中國依賴。
技術競爭升級:半導體等領域可能成為中美競爭焦點。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最新反轉,本質是保護主義與全球化矛盾的集中體現。其政策反復不僅干擾全球供應鏈,也暴露美國內部治理的深層次問題。未來,隨著半導體等關鍵領域關稅的加碼,全球貿易體系或將迎來新一輪重構,而美國信譽的損耗將成為其難以承受的長期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