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4日訊為進一步規范我省地方課程設置,更好發揮地方課程對國家課程的拓展補充作用,日前,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綱要》。
地方課程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開設的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2023年,教育部相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地方課程功能定位、開發設置要求,提出“原則上在部分年級開設”“不超過九年總課時(9522個課時)的3%”(285個課時)等要求。為進一步規范我省地方課程設置,更好發揮地方課程對國家課程的拓展補充作用,山東省教育廳研究起草了《綱要》。
2023年下半年,面向16市100多所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了地方課程實施情況專項調研,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地方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綱要》研制奠定基礎。2024年初,結合教育部相關要求和我省實際,明確《綱要》總體思路:一是調整門類,設置一門綜合課程,在部分年級開設,壓縮課時總數;二是優化內容體系,著力改變地方課程缺乏本省特色、本土教育資源開發不足等問題;三是優化教學方式,通過跨學科項目組織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提高綜合素質;四是提供必要的實施建議和工作保障。基于以上基本思路,起草完成《綱要》初稿。初稿形成后,組織了5次專題研討,面向16市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部分中小學校征求了意見建議,邀請省內外課程教學專家進行專題論證,征求教材委成員單位和專家委員的意見建議,對文稿進行修改完善。2025年2月,經廳長辦公會研究審議通過,并報分管省領導同意后,正式印發。主要內容如下。
(一)課程性質與理念。《綱要》明確了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的性質,即凸顯地方特色,注重跨學科整合,強化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相聯系,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本土性等特點。課程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聚焦核心素養,落實因材施教;突出本土優勢,挖掘育人資源;加強課程綜合,注重實踐探究。
(二)課程目標與內容。《綱要》指出,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文化理解、科學探究、創新實踐和責任意識為目標,圍繞特色文化、自然風貌、區域經濟、科技創新等4個板塊,系統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課程設計充分體現山東地域特色的內容,有機融入重大主題教育,并依據學生的經驗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螺旋式上升設計。
(三)課程開設與實施。《綱要》明確了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開設1門,面向3—8年級學生,每周1課時,每學年不超過30課時。課程以跨學科項目探究方式開展,可與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班團隊活動、校本課程等整合實施,內容統籌安排,課時打通使用。課程實施要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明確探究問題,以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形成物化成果,激發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四)課程管理與保障。《綱要》要求,由省教育廳統籌規劃地方課程建設,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課程實施。注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優化教材建設,把好政治關,合理編排內容。持續強化教研,豐富課程資源供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注重加強教師培訓,探索多元評價,推動課程持續優化。
閃電新聞記者 蘇佳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