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和伊朗將就伊核問題展開“直接談判”,還威脅若談判失敗,伊朗將面臨“巨大危險”。然而伊朗方面迅速回應,稱伊美于12日在阿曼斡旋下進行“間接談判”。美伊雙方各執一詞,中東局勢愈發緊張,而俄羅斯的態度轉變,更是讓局面變得復雜起來。
今年1月,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后,就重啟了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他宣稱要讓伊朗石油出口量“歸零”,試圖以此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與此同時,他又表示希望與伊朗“達成交易”。3月7日,特朗普稱已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敦促伊方就放棄開發核武器計劃與美國談判。可僅僅過了二十來天,3月30日,特朗普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就發出威脅,稱“談不攏就轟炸”伊朗。這種前后強硬的態度,讓美伊關系急劇惡化。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這邊自然也不是軟柿子。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3月31日表示,美國和以色列的敵意一直都在,他們的威脅不太可能付諸行動,可一旦犯錯,伊朗定會嚴厲回應。4月5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明,伊朗不會接受威脅和壓力,只會在平等基礎上與美國對話。同一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也強調,伊朗不會屈服于外國壓力,隨時準備應對任何侵略,“絕對不擔心沖突,不會挑起沖突,但隨時準備應對任何沖突”。伊朗還將濃縮鈾提升到了60%的豐度,距離制造核武器所需的90%豐度僅一步之遙,以此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決心。
就在美伊關系劍拔弩張之時,俄羅斯的態度卻出現了重大轉變。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堅科近日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將會給地區局勢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但他話鋒一轉,強調俄羅斯沒有義務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而是會采取一切措施推動雙方談判。
從表面看,伊朗和俄羅斯近年來關系密切。在俄烏沖突期間,伊朗被指給俄羅斯提供了大量軍事物資,包括無人機等裝備。兩國還在推進“戰略伙伴關系條約”,給人一種即將結成軍事同盟的感覺。但國際關系說到底是利益至上。俄羅斯雖然在一些領域需要伊朗支持,可也不會為了伊朗犧牲自己的核心利益。如今美伊沖突風險大增,俄羅斯急于撇清關系,以免被拖入新的沖突泥潭。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想避免被美伊沖突拖累,好集中精力應對烏克蘭戰場。目前,俄羅斯的首要戰略目標還是確保在烏克蘭戰場的優勢。盡管俄軍在烏東有一定進展,可沖突還在持續,俄羅斯需要大量資源維持戰斗力。要是美伊開戰,中東局勢必將更加動蕩。這時候俄羅斯若軍事介入,不僅會分散外交和軍事資源,還可能招來美西方更猛烈的制裁,這對俄羅斯來說不是明智之舉。而且美俄關系現在很微妙,特朗普有意緩和,普京也想跟美方達成默契,爭取外交回旋空間。這時候俄羅斯要是在伊朗問題上和美國正面對抗,可能會破壞這個難得的外交機會。
二是俄羅斯或許想在美伊之間扮演調解者角色。魯堅科表態時提到,俄羅斯支持美伊直接談判解決問題。這說明俄羅斯不僅不想卷入沖突,還想借此提升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此外,俄羅斯的態度變化也可能是給美國釋放信號。俄烏戰場現在處于相持階段,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雖沒完全減弱,但已有疲態。俄羅斯在美伊問題上保持克制,甚至配合美國給伊朗施壓,說不定能換取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讓步,這符合俄羅斯一貫的務實外交風格。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的這個表態,對伊朗而言無疑是個沉重打擊。伊朗國內保守派一直希望俄伊結盟對抗美國,現在俄羅斯明確不提供軍事援助,意味著伊朗在可能的沖突中會更加孤立無援。長期以來,伊朗想通過和俄羅斯等國合作來平衡美國壓力,可現實是,俄羅斯的戰略重點始終是自身利益,不會無條件支持伊朗。
對美國來說,俄羅斯的“袖手旁觀”相當于神助攻。美國一直想用軍事威懾和經濟制裁讓伊朗屈服,俄羅斯的態度會加大伊朗的外交壓力,使其在談判中更加被動。接下來在和美國的“拉鋸戰”中,伊朗可能不敢太強硬。畢竟沒了俄羅斯這個“靠山”,伊朗或許得重新審視外交策略,甚至可能對美國做出一定妥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