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即使血糖恢復正常,傷害仍在繼續
2型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影響著超過5.4億人。在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14億,占全球患者的四分之一。盡管現代醫學可以通過藥物、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但糖尿病患者仍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即使血糖恢復正常,心臟仍可能持續受損。
這種現象被稱為“代謝記憶”(Metabolic Memory),即高血糖對血管和器官造成的損害并不會因為血糖的降低而立刻消失,而是像“記憶”一樣長期存在。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代謝記憶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腎臟和神經持續惡化,但它在糖尿病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一直是個謎。
西安交大最新研究:血糖正常了,心臟為何還在受傷?
2025年4月2日,西安交通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 O-GlcNAcylation-mediated endothelial metabolic memory contributes to cardiac damage via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揭示了代謝記憶如何持續損害心臟。
研究發現,即使糖尿病動物的血糖水平恢復正常,其血液中的“小細胞外囊泡”(sEVs)仍攜帶特定的miRNA分子,這些分子會持續攻擊心肌細胞,導致心臟功能長期受損。換句話說,高血糖的影響就像刻在血管和心臟上的“烙印”,即使血糖控制住了,傷害仍在繼續。
代謝記憶的機制:O-GlcNAc糖基化是關鍵
研究團隊發現,高血糖會引發血管內皮細胞中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一種蛋白質修飾方式),這種修飾會改變細胞內小囊泡的組成,使其攜帶更多有害的miRNA。即使血糖恢復正常,這些異常的囊泡仍會持續釋放,進入血液循環,最終影響心肌細胞的功能,導致心肌肥厚、纖維化,甚至心力衰竭。
這項研究意味著什么?
糖尿病治療不能只關注血糖
過去,糖尿病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控制血糖水平。但這項研究表明,即使血糖達標,患者仍可能面臨心臟病的長期風險。因此,未來的治療策略可能需要更早干預,甚至在血糖升高之前就采取保護措施。
“代謝記憶”或成新治療靶點
如果能找到阻斷O-GlcNAc糖基化或有害miRNA傳遞的方法,或許可以減輕甚至逆轉代謝記憶對心臟的損害。這為開發新型糖尿病并發癥藥物提供了方向。
糖尿病患者需更早關注心臟健康
由于代謝記憶的存在,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也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并采取預防措施,如控制血壓、降低膽固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結語:糖尿病管理,不能只盯著血糖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糖尿病的危害遠比想象中更持久。即使血糖恢復正常,過去的傷害仍可能“陰魂不散”。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僅要關注血糖,還要重視長期并發癥的預防,尤其是心臟健康。未來,科學家或許能找到清除“代謝記憶”的方法,但在此之前,早干預、早保護,才是最好的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