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58年開始,鄭成功連續發起了三次北伐,吹響了大舉向清朝進攻的號角。
但是,這三次北伐,只有第三次是取得實際進展的,第一次清朝實施圍魏救趙之策,迫使鄭成功退兵;第二次則因為大軍遭遇颶風,導致損失慘重,就又撤了回去。
1659年,鄭成功率數萬大軍與南明永歷政權的張煌言會師,發起第三次北伐,目標直至明朝舊都南京。
此次北伐,起初進展十分順利,鄭成功與張煌言成功進入長江,連克鎮江、瓜州等地,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嚴重打擊了清朝水師,最終將南京包圍起來。
但是,在巨大的勝利面前,鄭成功被沖昏了頭腦,產生了懈怠心理,竟然圍而不攻,而是讓部下飲酒作樂,提前為奪取南京進行慶祝。
結果,清軍趁著這個間隙發起偷襲,加之各路援軍相繼抵達,結果鄭成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傷亡至少兩萬精銳主力,還死了好幾個得力干將,無奈之下只得撤回廈門。
經此一戰,鄭成功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組織北伐,只能堅守廈門,處境十分尷尬。
而隨著鄭成功的戰敗,張煌言也變得孤立無援,最終戰敗逃到海上。
此后,在得不到支援的情況下,南明被清朝步步緊逼,損兵折將、喪城失地,昆明的永歷帝被迫逃到緬甸。
李定國雖然在云南繼續堅持抵抗,但被吳三桂阻絕滇緬邊境無法動彈。
至此,反清大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折,幾股反清勢力被孤立包圍起來,形勢對清朝來說一片大好。
在這種情況下,順治帝便認為,只要畢其功于一役,就能徹底消滅鄭成功,一舉解決來自東南沿海的威脅,于是內大臣達素率大氣精銳直奔廈門。
得知清軍到來,鄭成功大軍內部人心惶惶,他們還沒有從南京之戰慘敗的恐懼當中走出來,清軍卻又來了,一股悲觀氣氛瞬間籠罩在將士們心頭,甚至有人逃跑。
其實,這時候清朝最好的策略是攻心為主,武力為輔,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能讓鄭成功內部首先瓦解,那必將事半功倍。
但是,順治帝顯然太沖動了。
南京之戰的時候,清軍損失慘重,順治帝一度意志消沉,絕望到打算跟鄭成功議和。
但是,南京之戰獲勝之后,順治帝瞬間信心倍增,認為鄭成功也沒那么可怕,還是八旗更厲害,只要八旗兵一到,鄭成功必定“親身剃會,自行綁縛來降”。
正是因為這種自信,清軍最終戰敗了,八旗勁旅不敗的神話,被鄭成功徹底打破。
01
在順治帝的影響下,八旗將領也認為自己很厲害,驕狂到了極點。
1660年初,順治帝命達素奔赴福建,明安達禮率軍進駐鎮江作為后援。
在此之前,鎮江早已在戰爭中遭受摧殘,殘破不堪,實在經不起折騰,所以蘇松巡按馬騰升就上書說,八旗兵驕悍成習,此番到鎮江,必定擾民,老百姓還能活下去嗎?
順治帝看到奏折后,有些不高興,認為馬騰升有阻擾清軍圍剿鄭成功的嫌疑,便收回之前發布的“今后有搶漢人一物者即行處斬”的詔令,還說之前鄭軍攻陷鎮江,鎮江百姓多有協助,他不追究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順治帝還指責馬騰升說,你為什么說八旗兵驕悍成習,你是站在哪邊的立場?
最終,馬騰升被處死,明安達利則率部進駐鎮江,百姓深受其害,而達素的表現,也印證了八旗兵確實驕悍成習。
據記載,達素來到福建后,將駐扎地方圓三十里內的百姓全部抓來當勞役,還拆毀他們的房子,搶走他們的財產,讓他們修城筑墻、修筑工事,許多人勞累、饑餓致死。
在達素的一頓騷操作下,福建百姓對清軍厭惡至極,許多人跑去鄭成功處參軍。
1660年3月,達素自以為準備好了,于是率領4萬精銳八旗兵奔赴泉州。
在泉州,達素做了一些工作,他到處搶掠百姓船只,還對鄭成功內部進行招撫策反,但力度顯然不大,極少有人投降清朝。
當時,鄭成功身邊有個廚子叫做張德,被達素成功策反,達素用高官厚祿作為誘餌,讓其在做飯時下毒,將鄭成功毒死。
鄭成功警覺性很強,發現張德上菜時神色異常,讓人檢驗飯菜,才發現有毒,于是命人將張德亂箭射死。
因為這件事,鄭成功加強防備,抓捕了不少清軍間諜,使得達素的陰謀破產。
達素進駐泉州后,順治帝再次進行安排,他下令坐鎮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出兵協助達素,畢竟廣東水師很厲害,如果能參與圍剿鄭成功,將事半功倍。
但是,尚可喜擔心自己的主力水師遭到損失,又擔心清軍趁機吞并其部眾,便以鄭成功的叔叔鄭泰率水軍在金門,隨時有進攻廣東的可能為由拒絕。
達素得知消息后,感到非常不屑,就上書順治帝說,尚可喜來不來無所謂,八旗兵足以消滅鄭成功!
順治帝對達素的自信感到很滿意,便沒有堅持讓尚可喜調兵。
達素放棄尚可喜的援助也就算了,但他竟然不愿意重用從鄭成功舊將施瑯和黃梧,要知道這兩個人都曾是鄭成功的得力部下,對鄭成功十分了解,對廈門及周邊海域,以及鄭成功水師的情況很熟悉。
如果達素能得到這兩人的協助,那么鄭成功幾無勝算,他卻讓這兩人乘坐小船在后面當看客,自己則帶著八旗主力當先鋒。
由此可見,廈門海之戰爆發前,清軍狂妄到了什么程度。
02
1660年5月,順治帝完成了對鄭成功的軍事部署,他將大軍分為兩路,一路是以漢人水師為主的南路軍,一路則是以達素八旗兵為主的北路軍,北路軍又分為兩路,分別是鑲白旗的索渾和正白旗的賴塔。
這兩路大軍,南路軍主要負責牽制性佯攻,為北路軍打掩護,北路軍才是絕對主力,八旗兵想要獨占功勞。
在實際進攻的過程中,達素玩了個心眼,他讓南路軍的前鋒船頭上站滿八旗兵,北路軍的前鋒船頭上則站滿漢兵。
達素這么做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虛晃一槍,讓鄭成功誤以為南路軍才是主力,將大部隊調去對付南路軍,從而忽視對北路軍的防御。
達素認為,只要南路軍能吸引住鄭成功的主力,那么他的北路軍就可以趁機登岸,以八旗兵的陸戰能力,頃刻間拿下廈門不是問題。
不得不說,達素還是有些頭腦的,并且他選擇的進攻時機也很好,定在5月15日早上,因為這一天洋流退潮,鄭成功水師處在逆流下風,只能被動挨打,他則趁著潮流向廈門發起進攻,先把天時占了再說。
再說鄭成功,自南京之戰戰敗后,他遭受了很大的壓力,軍心動搖,急需一場大勝來緩解,當他得知清軍來攻,不憂反喜,知道這一仗是遲早的事情,早來比晚來好,因為越晚,形勢對他越不利。
盡管鄭成功戰心十足,但他一開始還是上當了,誤以為清朝南路軍才是主力,便帶著主力部隊艦隊迎戰。
南路軍雖然負責牽制,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是打醬油的,如果沒有戰斗力,怎么能拖住鄭成功。
為了鼓舞士氣,清朝在戰前下達了一個命令,將鄭成功的水師戰船,按照大小分為三等,承諾第一個登上一等船者,賞銀250兩,賜官云騎尉世襲,就連第五個登船的也有50兩白銀,二等三等船依次遞減,總之很有吸引力。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南路軍將士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不要命地向鄭成功發起進攻,爆發出了北路軍都看著可怕的戰斗力。
第一個被南路軍登船的是閩安侯周瑞,他沒想到清軍這么不要命,正打算發起反擊,結果更多清軍跳上船,他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殺。
南路軍旗開得勝,將士們興奮異常,認為富貴就在眼前,便四處尋找目標,這時鄭氏元老忠靖伯陳輝的船出現了,清軍便一窩蜂沖過去,跳上陳輝的船,陳輝寡不敵眾,決定以死殉國,點燃了早已藏在夾板下的炸藥,一聲巨響之后,陳輝與清軍同歸于盡。
這可把清軍嚇壞了,誤以為這就是鄭成功部下的戰術,只要清軍敢登船,炸藥就是爆炸。
在富貴和保命前面,清軍選擇了后者,他們不再登船,而是拿出武器與鄭軍對射,戰斗逐漸進入膠著狀態。
殊不知,陳輝的選擇只是無奈之舉,但凡能有生還可能,他都不會引爆炸藥。
03
南路軍成功牽制住了鄭軍之后,北路軍也開始行動了,目標直至廈門戰略制高點高崎,八旗勁旅開始出場。
為了守住高崎,鄭成功早就做了妥善安排,他讓吳豪率艦隊把守在高崎,同時讓林察、蕭拱宸率艦隊駐扎在廈門對岸的劉五店,防止兩路清軍合流。
鄭成功的安排不可謂不嚴密,但達素名字雖然有素,卻不是吃素的,他見吳豪船只很大,料想行動速度肯定很慢,便派出大量小而快的哨船發起進攻,由鑲白旗統領佟濟帶隊。
結果,鄭軍水師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生猛的佟濟還第一個跳上鄭氏部將林登的船,上去就一刀將其砍死,然后帶著八旗兵奪其船,硬生生把高崎防線撕開了一個口子。
達素見狀,便準備從高崎登岸,哪知道清軍剛上岸,就遭到了埋伏在岸上的鄭軍的進攻,鄭軍居高臨下,火炮齊射,清軍被擊退。
這時,吳豪帶著船隊也趕了過來,在岸邊與清軍爆發激戰,戰斗十分膠著。
達素見高崎無法登陸,便派遣賴塔這一路清軍出擊,賴塔拿漢人當炮灰,趁著鄭氏水師被吸引在高崎的機會,對廈門東岸發起進攻,最終成功在赤山坪搶灘成功。
當時,駐守在赤山坪的是鄭氏部將陳璋,但他手上只有2000來人,不過鄭成功此前已經布置下去,一旦赤山坪有危險,那么駐扎在附近的右虎衛總兵陳鵬將緊急支援。
但是,陳璋都快全軍覆沒了,都沒看到陳鵬的身影,這讓他感到絕望。
事實上,陳鵬之所以沒去,是因為他早就被清軍收買,當了清軍的內應,達素敢攻打赤山坪,原因就在于此。
可見,達素雖然驕狂,但能力其實還不錯,如果擱別人身上,他將大獲全勝,但可惜他遇到的是矢志抗清的鄭成功,一個在東南沿海與清軍打了二十多年仗,讓清軍無可奈何的男人。
并且,鄭軍的運氣還很好。
就在陳璋陷入絕境的時候,他的侄子陳蟒出手了。
陳蟒是陳鵬的部下,他得知叔父就要殉國了,便請求陳鵬出兵,陳鵬置之不理,他便強行下令屬下開火。
當時,陳鵬的部下大多想要出戰,卻被他制止,當他們聽到槍炮聲之后,誤以為是陳鵬下令發起進攻了,便紛紛往前沖。
右虎衛是鄭軍的絕對主力,配備了精良的武器和威力巨大的火炮,很快就擊退了清軍,在清軍前面當炮灰的漢人大多戰死,而跟在后面的八旗兵也嚇傻了,紛紛往海上跑。
很快,陳蟒就帶著人來到海灘,八旗兵見是右虎衛,以為是來接應的,哪知道陳蟒上去就是一頓胖揍,清軍開始潰敗,到處都是尸體,就連海水都被染紅,而跳入大海溺死的清軍不計其數,只有少數人乘船逃走。
04
南路軍這邊雖然在堅持戰斗,但其實形勢已經開始不利,因為只在船上相互射擊,根本奈何不了鄭軍,而且錯過了潮水這個戰機,隨著潮流變化,鄭軍開始發起反擊。
中午的時候,海上刮起大風,波濤洶胸,清軍哪見過這陣勢,鄭成功大喜過望,親自帶著艦隊向清軍殺去。
當距離與清軍拉近后,鄭成功下令萬炮齊鳴,清軍戰艦頓時飛灰煙滅,海上到處都是清軍尸體,清軍開始潰逃。
到這個時候,南路戰場勝負已分,鄭成功留下一部分人繼續戰斗,自己則帶著主力回援。
當時,達素見赤山坪登岸失敗,而且損失慘重,又見南路軍還在戰斗,認為強攻高崎,可能是他最后一絲希望,便帶著主力猛撲高崎。
正當達素與鄭軍激戰之時,鄭成功卻突然從后面發起進攻,在強大的炮火之下,清軍戰艦都相繼擊沉,許多八旗兵逃到岸上,但因為鎧甲太沉重,陷入到泥淖之中,結果又遭到鄭軍掩殺。
一時間,清軍陷入到了徹底的混亂當中,海上漂浮著大量尸體,達素見狀,自己再不走,恐怕小命不保,于是乘坐小川跑到泉州。
不久,高崎的戰斗就結束了,鄭軍在南路也取得了最終勝利。
此次廈門海大捷,鄭成功取得完勝,清軍則損失數萬人,其中八旗兵就占了一大半。
比較搞笑的是,在廈門海戰斗結束后兩天,尚可喜的水師才在許龍的率領下抵達福建沿海,但一聽說清軍戰敗,就灰溜溜跑回廣東。
原來,尚可喜擔心順治帝事后清算自己,所以讓許龍帶著部分水師支援達素,只不過他玩了個心眼,故意將大軍出發的時間推遲了幾天。
再說達素,他逃到泉州之后,收攏了一些清軍散兵游勇,又逃到福州,清點人數后發現,八旗兵的損失實在太大,許多權貴子弟都陣亡了,比如皇室成員莫洛渾、阿哈丹、哈爾弼等人,他可怎么交代。
達素遭此大敗,擔心順治帝治罪,會連累家人,于是在福州自殺而亡。
05
廈門海戰以鄭成功大獲全勝而結束,他徹底走出了南京戰敗的陰影,使得清軍放緩圍剿步伐。
清軍方面,自努爾哈赤創建八旗以來,雖然偶有戰敗,但總的來說戰績輝煌,尤其與漢人作戰的時候,可以說獲勝率很高,創造了不敗神話。
然而,在廈門海戰當中,八旗兵死了數萬人,遭遇了自創建以來的最大敗績,不敗神話被鄭成功徹底打破。
除了死亡了八旗士兵之外,陣亡的八旗將領多達80余人,這還不算蒙古和漢族將領。
八旗遭遇如此大的損失,自信心遭到了嚴重打擊,歷史的發展也受此影響頗深。
廈門海戰之后半年,清朝就宣布放棄了舟山,這讓人大出意外,畢竟舟山曾是南明海上抗清的重要基地,雙方反復爭奪十余年,清朝說放棄就放棄。
只能說,清朝八旗損失太大,京城防守變得空虛了,只得從外地抽調兵力,這就導致清軍無法守住舟山,無奈只得選擇放棄。
反觀鄭成功,在取得廈門海大捷之后,穩固了以廈門和金門為中心的抗清基地,開始將注意力轉到海上,一舉從荷蘭人手上收復臺灣,從而解決了后勤補給問題,使得抗清得以繼續下去。
隨著清朝東南水師損失殆盡,沿海防守也變得空虛,為了防止鄭成功襲擾,清朝頒布了嚴格的遷海令,下令沿海百姓內遷50里,并摧毀所有房屋,幾乎是堅壁清野了。
清朝的注意力也開始轉向西南,由于沒有八旗兵可派,清朝只能讓吳三桂的部隊進入云南,與李定國作戰,防止永歷帝發起反撲。
對于鄭成功,清朝則放棄繼續用八旗兵圍剿,轉而讓耿繼茂率部從廣東進入福建,試圖用漢人對付漢人,但耿繼茂顯然不愿意當冤大頭,反而趁機經營福建,將福建變成自己的領地,這樣三藩就徹底形成了。
再說清朝內部,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兩白旗與兩黃旗斗爭一直比較激烈,難分勝負。
但在廈門海戰中,兩白旗損失大半,兩黃旗損失則很小,這就導致平衡被打破,兩黃旗開始取得絕對優勢,日后鰲拜之所以能獨攬大權,跟這件事就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了,最痛心的當屬順治帝,在云南攻打南明時,八旗兵在磨盤山之戰中被李定國打敗,現在八旗兵又在廈門海戰中慘敗,導致八旗精銳損失過大,統治根基動搖,對漢人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順治帝明知道三藩危害極大,卻依然要錢給錢,要兵給兵,還不是因為八旗損失太大,需要時間恢復,只能先用漢人對付漢人,等國家統一之后,再想辦法除掉三藩。
由于局勢對順治帝的統治不利,他心情非常不好,再加上董鄂妃的去世,他再次遭受打擊,幾個月之后就去世了。
康熙帝在四大輔臣的擁護下繼位后,出身兩白旗的蘇克薩哈為了泄憤,不顧阻攔下令處死了鄭成功之父鄭芝龍一家,導致清朝對鄭成功和鄭經的詔降難度增大,雙方又敵對了二十多年。
不過,從大局來看,受到南京之戰失利的影響,鄭成功的實力其實已經被削弱,廈門海戰雖然取得勝利,也只是穩固了防守而已,并沒有能力繼續進攻清朝,這才轉而經營臺灣金澎等地。
但是,臺灣也不能救鄭氏政權的命,康熙帝繼位二十年后,已經恢復元氣過來的清軍,一舉攻下了臺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