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如果有收獲,可關注本號
川渝地區餐桌上極為普通的小酥肉,竟被眾多美食愛好者吃出了一個百億級產業,成為預制菜領域中的現象級產品。
那么,在競爭激烈的百億小酥肉賽道中,下一個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百億小酥肉賽道,背后暗藏隱憂
作為川渝地區的傳統美食,小酥肉一般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里脊,裹上雞蛋淀粉糊,放入油鍋中小火慢炸,其程序耗時且復雜,通常只在節假日出現。
上世紀90年后期,隨著餐飲業的繁榮,小酥肉零星出現在街邊飯館里。2006年前后,登上海底撈的菜單。
彼時,小酥肉大多還是作坊式生產,從選料、腌制、掛漿再到炸制,基本由人工操作。擁有原料優勢的農牧企業,開始在小酥肉工業化和標準化方面摸索。
2016年,正大食品率先在推出工業標準化小酥肉。3年后,新希望跟了上來,旗下美好食品將小酥肉推向火鍋餐飲終端。
一批新銳品牌如麥子媽、珍味小梅園,以及餐飲企業代表海底撈、小龍坎等競相入局,這些品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發力,對C端消費者有著明顯的影響力,將小酥肉帶入零售家庭消費場景。
隨著小酥肉品類的擴容,出現了更加細分的小酥肉產品。主流產品分為以美好、雙匯等為代表的豬肉小酥肉,以及大用鏈多多、安井小廚等為代表的雞肉小酥肉。
整個小酥肉市場呈現出一片激烈的競爭態勢。據《中國預制菜暨小酥肉行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23年,預制小酥肉市場規模已突破100億元。
但繁榮背后暗藏隱憂:賽道聚集超50個競爭品牌,同質化率高達73%,終端復購率較2021年下降15個百分點。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不少用戶抱怨"面衣過厚、肉質松散",還有很多消費者認為"復熱后口感變差"、“長得都一樣,根本不知道產品區別在哪兒”。
當產業步入深水區,唯有實現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新的轉變,才能突破增長天花板。
唐人神鮑花肉酥破圈的秘訣:創新與匠心的完美融合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所謂的“痛點”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機遇。
日益走入深水區的小酥肉品類,如何突破面臨的問題?近日唐人神推出的一款新品“鮑花肉酥”,也許給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路。
差不多的產品,相似的消費場景,但經過充分的市場洞察以及消費者調研,針對客戶及消費者痛點對產品進行重構后,也就開辟出了全新的局面。
4月10號由唐人神舉辦的鮑花肉酥新品發布會,在湖南株洲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的200多位凍品經銷商歡聚一堂,大家對這款創新產品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這款產品為何能贏得大家的認可?通過對這款“鮑花肉酥”三重核心價值的展示,也許我們更能明白秘訣所在。
1.扎實的原料與工藝:品質與效率的雙重保障
“鮑花肉酥”的成功,離不開其扎實的原料和先進的工藝。
唐人神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極為嚴格,原料要確保彈潤,同時要求蛋白質含量大于20%以上,確保每一款產品都能在品質上得到顯著提升,增強市場競爭力。
獨創的"鮑花龍鱗"工藝突破傳統裹漿技術,肉與漿的配比控制在7:3,實現了油炸品的黃金肉漿比,使酥肉在復熱后仍能保持外脆內彈的獨特口感,純肉含量提升75%,終端出餐率提升一倍,油膩度降低一倍,掛漿率降低一倍,破解了預制酥肉口感油膩、裹漿厚和二次加工易軟塌的行業難題。
在口感上,“鮑花肉酥”更是滿足消費者對于油炸品的所有想象。其肉感爆彈、焦香四溢,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黃透肉、粒粒分明,不僅視覺上令人垂涎,更在味覺上帶來極致的滿足感。這種看得見、吃得著的價值體現,讓消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產品的高品質。
2.先進技術的融合:滿足多元場景需求
“鮑花肉酥”不僅僅是一款傳統的小吃,它融合了多種食品領域的先進技術,旨在滿足小食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
產品具備多項實用加工功能,無論是熱炸、微波、水煮還是燒烤,都能輕松應對,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場景需求。
這種自帶網紅屬性的產品,不僅在技術上實現了創新,更在用戶體驗上做到了極致。無論是家庭聚會、朋友小聚,還是日常的休閑時光,“鮑花肉酥”都能成為絕佳的選擇,為消費者帶來便捷與美味的雙重享受。
3.外觀創新:引領感官體驗升級
在外觀設計上,“鮑花肉酥”同樣展現了唐人神的創新精神。
為了讓產品呈現出最佳的視覺效果和適口性,粒型尺寸精確到了7*6.5mm,其獨特的“鮑花龍鱗”外觀,不僅在視覺上極具吸引力,更在口感和風味上表現出色。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鮑花肉酥”憑借其高度可靠的品質和卓越的口感風味,展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
產品主要面向年輕目標群體,如中青年男女和兒童等。針對他們的需求和偏好,唐人神在設計和研發過程中進行了精心的考量,力求在感官上實現重大創新。
全新的外觀設計理念,不僅讓產品在視覺上脫穎而出,更在食用過程中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此外,“鮑花肉酥”的產品名稱也獨具特色,“鮑花”既暗合產品形態美學,又隱喻品質升級;“肉酥”則延續品類認知,形成“熟悉感+驚喜感”的傳播張力,進一步強化產品肉感,拾回肉質美食“肉滿彈韌、本味充實”的味蕾享受,增強市場競爭力。
作為破局樣本:唐人神帶給業內什么啟示?
當前小酥肉產業格局呈現出B、C端齊齊發力的格局。B端市場以餐飲企業規模化采購為主力,典型如巴奴火鍋年采購量達200噸,小龍坎年消耗42噸。這種發展態勢植根于中國強大的畜禽養殖產能和預制工藝的突破——工業化生產不僅實現口味標準化,更通過速凍鎖鮮技術解決傳統現制產品易氧化變質的痛點。
C端市場的快速滲透則得益于場景創新。預制小酥肉突破傳統餐飲邊界,通過"炸、涮、蒸、燴"等多形態烹飪方式,成功切入家庭餐桌、休閑零食等消費場景。據共研產業咨詢數據,品類銷量從2019年5.4萬噸激增至2023年64.7萬噸,預計2025年將突破120萬噸。
隨著冷鏈物流效率提升和家庭烹飪設備升級,小酥肉有望向泛肉制品3000億市場滲透。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做大單品,更要構建基于消費趨勢的創新體系。
從株洲一家飼料廠到全球餐桌巨頭,唐人神始終踐行"讓中華美食走向世界"的品牌承諾。鮑花肉酥的成功破圈,不僅在于技術層面的突破創新,更在于其對消費需求的精準解構——通過建立“品質硬核化、場景多元化、價值可視化”的三維創新模型,重新定義了傳統肉制品的價值邊界。
這也為食品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升級范式:唯有將產業鏈優勢轉化為消費洞察力,才能在存量市場中開辟新增量賽道。期待更多中國食品企業以創新為矛,以品質為盾,帶領行業突破困局,推動整個品類的升級,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產品和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