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國產EDA領軍企業概倫電子發布公告,上市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取得銳成芯微100%股權及納能微45.64%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完成后,銳成芯微和納能微均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場并購看似是一起常規的行業整合交易,實則隱含著中國半導體EDA領域正在悄然加速的產業路徑演化邏輯。
在國際大環境不確定性與國內“自主可控”頂層設計推動下,EDA行業從“工具破局”走向“系統整合”已成為趨勢。作為國內首家EDA上市企業,概倫電子率先邁出EDA與IP融合的實質性一步,已然確立龍頭姿態。
EDA + IP:
國產“Synopsys模式”的本土化演進
EDA,被稱為“芯片之母”,與IP模塊一起構成了集成電路設計的兩大底座。EDA工具主要承擔從架構設計、邏輯驗證到物理實現的全流程支持;而IP模塊則提供經過預驗證的功能單元,大幅提升設計效率、縮短Tape-out周期、降低流片失敗風險。
在全球EDA龍頭Synopsys的成功路徑中,“EDA工具+IP庫+服務交付”的一體化平臺戰略,構建了極強的客戶鎖定與生態閉環。而IP授權業務,憑借其高毛利、高復用、強綁定的屬性,更是其盈利能力最強的板塊。
對比之下,過去十年,中國EDA企業大多沿著“單點突破”的路徑艱難前行:模擬電路設計、后仿工具、DRC/LVS驗證……分工精細但割裂嚴重。IP授權作為EDA生態的重要組成,一直是國產EDA玩家的“能力盲區”。
銳成芯微的加入,正是概倫電子對這一結構性缺口的精準補足。這場交易背后,是國產EDA生態由“工具邏輯”走向“平臺邏輯”的戰略躍遷。
這家2011年成立的IP企業,專注于模擬及數模混合IP、嵌入式存儲IP、無線射頻通信IP及有線連接接口IP,覆蓋CMOS、FinFET、eFlash等工藝,累計推廣IP超1000顆,服務全球數百家客戶,在汽車電子、物聯網、工業控制等領域占據國內領先地位。銳成芯微幾乎囊括了“EDA工具鏈之外最關鍵的那一環”。
根據IPnest報告,銳成芯微的模擬及數模混合IP全球排名第二、無線射頻通信IP全球第三,嵌入式存儲IP在中國大陸位居第一,2023年躋身全球物理IP供應商前十。據SNS Insider pvt ltd的數據,2023年半導體知識產權 (IP) 市場規模達到70.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156.8億美元,預測期內(2024-2032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9.31%。
收購銳成芯微,概倫不僅獲得了技術閉環,還獲得了“收入和盈利雙引擎”。根據交易預案披露的模擬合并報表數據,銳成芯微2024年營業收入約為3.57億元,其中核心的IP授權業務收入超過1.66億元,全年凈利潤超過3400萬元。根據概倫電子披露的業績快報,2024年概倫電子營收為4.20億元,但錄得9500萬元凈虧損,背后主要原因還是企業營收規模較小及持續高研發投入帶來的短期效應。銳成芯微作為國內少數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IP企業,也正好為尚在盈虧邊緣游走的概倫,注入了新的現金流支點,并可以快速提升企業經營規模,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
從財務角度看,這是一場邏輯自洽的交易;而從技術體系演進的角度看,這更是一場國產EDA范式切換的序章。EDA + IP,這個曾經由Synopsys主導的技術模式,正在中國土壤中發芽、落地、生長。
DTCO落地加速,
國產EDA真正有了“方法論”
如果說Synopsys的成功密碼是“工具與IP的集成平臺”,那么概倫的戰略思路則是另辟蹊徑。
自成立以來,概倫電子就走上了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EDA演化路線——以制造為牽引的良率導向設計(DFY)方法學,并最終演進為DTCO(Design-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框架。DTCO的本質,是將EDA工具設計與晶圓制造環節深度打通,實現工藝平臺定制、制造協同優化、工具鏈結構重塑。
以DTCO為核心驅動力,概倫電子已經構建起涵蓋制造類EDA、設計類EDA、半導體器件特性測試系統以及技術開發與驗證服務在內的完整產品矩陣,形成了40余項細分產品與解決方案。各項業務協同發展,彼此聯動,為公司成為國際領先EDA全流程解決方案提供商,牢筑競爭“護城河”。
制造類 EDA 產品線和設計類 EDA 產品線構成EDA 軟件授權收入,為概倫電子經營業績增長提供穩定來源。在先進工藝節點方面,其EDA工具支持7nm、5nm、3nm等主流FinFET工藝平臺,并已拓展至FD-SOI、GAAFET等下一代工藝路線。2024年6月,概倫旗下電路仿真產品 NanoSpice 正式通過三星3/4nm工藝認證,標志其在先進制程EDA工具領域的可交付能力正日趨成熟。
半導體器件特性測試系統業務也是概倫電子經營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其半導體器件特性測試設備已覆蓋28nm、14nm、10nm、5nm、3nm及更成熟制程,具備廣泛的技術兼容性。
并購銳成芯微的另一重意義,在于DTCO真正得以落地。
具體來說,EDA工具,提供優化路徑;IP授權,提供復用模塊;加上概倫已有的測試儀器與解決方案能力,構成完整的“工藝—設計—制造—驗證”的閉環。概倫電子以DTCO戰略為牽引的生態打法,將邁入實質落地階段。
這也是為何本次并購被行業視為“中國EDA領域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平臺化整合’”。
中國式EDA生態:
拼圖、并購與國家隊共建
在全球范圍內,EDA行業本質上是一個“高度壟斷 + 高度技術門檻”的市場。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壟斷了全球90%以上市場份額。而他們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單點技術突破,而是近300次的并購整合。
中國的EDA產業,正在重演這段歷史。
從華大九天擬并購芯和科技,到廣立微橫向整合,再到本次概倫收購銳成芯微,本土EDA產業正經歷一個由點到面的“共建式拼圖”過程。這不是單個企業可以獨立完成的系統工程,而更像是一個行業協同演進的過程。
在技術密集型、高壟斷行業中,任何跨越性的變革往往不由市場自行完成,而是在產業、資本、政策三者共振中發生。
背后的推手,是國家戰略層面對于EDA/IP自主能力的系統性關注。結合上海EDA/IP創新中心的產業規劃與資源引導,概倫此次交易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國家戰略驅動下的生態共建舉措。其所構建的“DFY→DTCO→EDA+IP+硬件測試”的縱深架構,將為國內EDA企業提供路徑參考。
本次收購背后,還意味著產業資本、資源、客戶向平臺型EDA企業加速集中。
這也意味著,概倫不再只是一個“工具公司”,它正在成為“基礎設施建設者”——為整個設計業提供底層能力支撐的中樞系統。
總的來說,此次交易對產業方、資本方、監管層均構成“三贏”邏輯:對概倫而言,收購將使其核心能力補強,平臺構建落地,盈利能力增強;對銳成芯微來說,不失為是IPO未果后的“借殼式上市”實現退出通道;對監管層,樹立國產EDA整合試點樣板,提升行業整體供給能力。
放眼未來,EDA/IP產業鏈上的高質量小型企業將加速進入整合快車道——這是生態重構的開始,也是新一輪產業集中度提升的信號。
結語
中國EDA的第一個十年,是“從0到1”的工具補缺;而第二個十年,將是“從1到平臺”的系統打通。下一個時代的EDA:是“工具戰”更是“系統戰”。在半導體國產化大趨勢和EDA工具鏈自主替代的迫切需求下,這起交易的戰略價值遠超其財務數值,是“自主可控+協同生態”的中國式解法。
未來十年,誰能率先構建“EDA工具+IP授權+系統交付”的完整生態,誰就有機會真正從“國產替代”走向“全球競爭”。概倫,正在試圖邁出這一步。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94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