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蒙古準格爾旗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家門口就業(引題)
既能賺到錢,又能陪家人(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張棖
在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準格爾召鎮黃天棉圖村,過去每到農閑,村里的青壯勞力大多外出打工。村民徐敬博便是其中一員。
而現在,正值春耕備耕時節,來到黃天棉圖村的“企地共建、綠農共富”項目現場,徐敬博正熟練地操作著農用機械,有條不紊地翻整土地,準備播種新一季的紫花苜蓿。去年年初,他聽說村里缺懂農事又有經驗的人,便下定決心辭了外面的工作,回到村里。“在復墾區種植紫花苜蓿,不僅修復了生態,還收獲了優質的肉牛飼料,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我們的工作也更穩定了,方便照顧老人,一年下來還能比在外打工多掙一兩萬元。”徐敬博說。
“現在像徐敬博一樣,從外地回村的務工人員就有20多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穩定就業,既能賺錢養家,又能陪伴家人。”黃天棉圖村黨支部書記蘇喜軍說。
這些變化得益于準格爾旗近年來開展的“政企民攜手聯建”發展模式,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準格爾旗是產煤大旗,工礦企業眾多。為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準格爾旗拓寬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構建企地結對模式。全旗211家企業包聯158個嘎查(村),深入開展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等8項工作,促進企業與農民形成經濟共同體。此舉既讓企業受益,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鄉村“造血”能力。
準格爾召鎮通過“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公司+養殖企業+礦山企業+農戶”的模式,8個嘎查(村)1個社區共同出資成立睿宸商貿有限公司,與當地23家煤炭企業簽訂合作訂單協議,實現資源置換,以“固定收益+保障補貼+結余分紅”給村民分紅。
“目前,睿宸商貿有限公司與轄區煤炭企業簽訂合作訂單超2億元,實現牛肉置換5.7萬公斤。2024年經營性收入超1.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00元。僅黃天棉圖一個村就通過土地租賃、肉牛養殖、固廢垃圾綜合利用等村集體項目,年經營性收入達810萬元,創造了2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準格爾召鎮黨委書記付國強介紹。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