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需等待整體施工圖審查完成后才能開工,如今僅憑樁基圖紙即可先行辦理樁基部分的施工許可,開工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2個月。”近日,市區中聯·亳州院子項目負責人毛黎明告訴記者。
在該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毛黎明說,項目之所以能夠提前兩個月開工,得益于亳州市推行的“樁基先行”改革。
“樁基先行”改革是指對同一棟建筑可分成兩個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在整棟樓不具備辦理施工許可證的情況下,可先行辦理樁基的施工許可證。按以往的常規操作流程,打樁施工是在整個項目的施工許可證出來之后才開始的。實施“樁基先行”改革后,施工項目可先辦理樁基施工許可證并開工建設,后期再辦理主體工程的施工許可證。這一改革可以讓設計單位先設計樁基部分的圖紙,先辦理樁基工程的施工許可,在樁基施工時,同步推進地上主體部分的圖紙設計及審查,從而節省等待地面建筑圖紙的時間。這種審批方式,可讓項目平均提前2個月開工,可節約工期1個多月。
2019年以來,亳州市不斷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為目標,聚焦企業關切,創新推出“樁基先行”“拿地即開工”“驗收即發證”“全程幫辦代辦”等20余項改革舉措,形成覆蓋項目建設全過程的創新服務模式,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亳州市將工程建設項目細分為9類,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4個階段,推行“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實現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由308個工作日減至5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由245個工作日壓減至55個工作日,效率提升超77%。2024年,亳州市累計辦理各類審批事項1.2萬件,企業滿意率100%。
基于扎實的改革基礎和成效,2023年,亳州市成功入選住建部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是安徽省唯一的試點城市。經過一年集中攻堅,亳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平臺建成投入使用,工程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進一步優化。亳州市還聚力打造了數字工程、數字城市、數字住房、數字樓盤、數字名城、數字村鎮等6個創新應用場景,“數字住建”建設成效凸顯。2025年2月,亳州市和廣州市、長沙市等11個地區率先全面完成改革試點任務,這標志著亳州市邁入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第一梯隊。(劉景俠 馬燦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