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歸國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的回歸給我們的國防工業帶來了質的飛躍。但彼時的華人科學家中人才輩出,有人或許要問,為什么非錢學森不可?難道沒有他,我們的航天工業和導彈真的就發展不起來了嗎?
其實看看當年美國的反應就能得出答案,為了阻撓錢老回國,他們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國防部明確表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錢學森留下來,那時只有他和另一名王姓科學家,才能真正對美國構成威脅。
一、錢學森
錢老出生于上海,從小就是個成績拔尖的優秀學生,后來他成功考取了清華工費留學的資格,后來開始鉆研時空氣動力學。在求學生涯中錢學森如饑似渴,他深知舊中國航空工業的落后,于是卯足了勁學習相關知識。
畢業后錢學森成了一個非常搶手的青年技術員,很多所大學研究室都爭著要他,后來他成為了麻省理工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在大學任教期間,他跟著空軍訪問團一起到了德國,參觀他們的導彈研發成果。
此時的錢學森功成名就,還獲得了軍方頒發的上校軍銜;妻子美麗溫柔,是著名的音樂家,一切都非常圓滿,他大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安心研究。
在美期間,錢學森的主要研究重心都放在了火箭方面,成為這一領域不可替代的專家。要知道,一個華裔科學家能在人才輩出的美國學術界站穩腳跟,并獲得同行的認可和尊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但錢學森并沒被這些鋪天蓋地的榮譽沖昏頭腦,他一直記得出國的初衷,就是為了學好技術報效國家。新中國建立后,錢學森和一幫留學生一起聚集在公園慶祝,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回國計劃提上了日程。
因為對國內情況不熟悉,錢學森沒有立刻行動,這時候美國國內卻鬧起了麥卡錫主義。因為1936年大學期間,他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過一個馬列主義的學習小組,這個陳年舊賬在大清查時被翻了出來,錢學森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牽連。
他清醒地認識到,身處國外終究還是一個異鄉人,他下定決心向學校提交了辭呈。1950年,錢學森和妻子把東西都收拾妥當了,其中有重達800公斤的書和重要筆記。
這批行李按計劃是通過客輪“威爾遜總統號”,先運回香港,然后再轉運回國內,錢老和夫人則坐飛機直接回國。
他要離開的這件事立刻被美國軍方知道了,錢學森如果就在美國,即使不讓他研究,最多損失一個人才。但如果放他回國,這樣一個世界頂級的火箭專家,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將是不可估量的。
軍方立刻采取行動,他們先扣留了這批行李,然后強制把錢學森夫婦扣留在移民局。
一個軍官直接露出了真面目,他叫囂著,以錢學森的能力,一旦回到社會主義的中國,肯定會對美國造成致命威脅,哪怕是把他就地槍斃,也不能讓他離開。
很快,錢學森就被強制帶到了拘留所,在拘留所里,他受盡了折磨,身心都飽受摧殘,但歸國的決心始終沒有動搖。他被當局逮捕這件事在美國引發了軒然大波,同行和友人們都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美國政府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一直找各種借口,甚至污蔑錢學森是探子,和共產黨暗中有往來。一直到5年后,軍方覺得錢學森可能已經屈服,于是“仁慈”地把他放了出來,但依然派出專人對他進行24小時監視。
錢學森苦悶之極,他知道必須想辦法盡快離開。為了讓當局對他放松看管,他忍痛調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開始做起了人工技術,還出版了幾十萬字的專業著作,就是向社會釋放一個信號,我錢學森不再有威脅了。
在這段異常艱難地時間里,妻子蔣英也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回歸家庭,時刻提防著聯邦調查員無禮的搜查。那時的夫妻倆已經做好打算,只要有機會就立刻回國。為此,他們把重要物品都放進幾個箱子里,做好了隨時動身的打算。
1955年一個重要機會出現了,在一封家書中,錢學森夾帶了一個小紙條,請求對方轉交給中國政府,讓他們幫自己脫離險境。這封信被成功送到了周恩來手上,他開始醞釀起了錢老的逃跑計劃。
當時正好在舉行日內瓦會議,美國代表也在場,雙方談到了在美華人的問題。中方代表趁此機會提到了錢學森的事,當時我們手里有十幾名美軍戰俘,于是提出可以以次為條件換回錢學森。
如果說之前的錢學森只是單打獨斗,但此刻他有了國家撐腰,這件事就簡單了很多。在中方的壓力下,美國不得不答應了讓他回國的要求。
踏上祖國大地的那一剎那,錢學森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他的回歸給我國的航天工業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有領導問他,國內能不能研發導彈。當時國內的相關領域幾乎是一片荒地,沒有任何基礎。
但錢學森自信滿滿地說,哪個國家不是從零開始的,中國要搞,我一定會竭盡全力!1956年,這一計劃正式啟動,開始按部就班地執行起來。在新設立的五院中,由他牽頭開始了火箭導彈研發。
回顧那段歷史,錢學森的出現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火炬,帶領著我國航天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天地。很快,他和團隊的研究就出了成果,1960年,石破天驚的一聲爆炸,宣告我國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這仿佛是一個好彩頭,此后我國的航天導彈研究捷報頻傳,原子彈試驗成功、氫彈試驗成功,70年代第一個顆衛星升入天際……
錢老之所以無可替代,除了他過硬的專業技術,還因為他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研究剛起步的時候,根本沒有系統的教學資料,錢學森就自己動手整理。在他的培養下,誕生了我國第一批航空工業人才。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教學中,錢老都是一個非常有擔當的人。一次試發失敗,他召集年輕技術員分析問題,大家都知道是自己對數據處理不到位導致的。但錢學森卻微笑著告訴他們,自己是領頭人,出了問題責任在自己。
二、走上另一條路的王克信
文章開頭美國提到了兩個人,除了錢老外,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卻鮮為人知,他就是王克信。在50年代那場重要的會議中,中方代表就提到過他的名字,美國對他也如臨大敵,將他列入了禁止離開的名單。
麥克錫主義的陰影籠罩美國后,很多華裔科學家都上了黑名單,被嚴格監控起來,但其中只有兩個人被明令禁止不許離開美國,就是錢王二人,可見在美國心里,王克信和錢學森一樣重要。
王克信之所以被列入黑名單,是因為他曾經參與過一項與導彈相關的重要研究,該項目關乎美國最核心的技術,是冷戰中決定美國生死的關鍵。這項技術一旦被蘇聯掌握,美國的彈道優勢將會完全喪失。
有人還將他和錢學森做了個對比,認為錢學森在理論素養上無可替代,而王克信在技術上也是舍我其誰。美國忌憚他主要是基于和蘇聯的武器爭霸,王克信的引擎技術對當時的中國并不是很重要。
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日內瓦談判中,雙方就各自滯留在對方國家的僑民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最關鍵的兩人就是錢和王。遺憾的是,他們二人對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一個選擇了回國,一個卻最終留了下來。
彼時的中國雖然國力不夠,但我們手中也有能夠牽制美國的王牌,那就是在朝鮮戰爭中被俘虜的美軍士兵,民間要求政府贖回戰俘的呼聲非常高。
而中國也有大量留學生在建國前來到美國,此時卻被無理扣押起來。雙方都有各自的訴求和軟肋,這也成為了此次談判的絕佳契機。
當年的錢學森就是聽說這次會議,才冒著巨大的風險寄出了求救信。談判中,周恩來等中國代表毫不避諱地提到了美國扣押華人的事情,美國被迫開始重新評估這些留學生,對危險較小的解除監禁,準予離境。
其實當時美國非常自信,覺得這些留學生在美國過久了安穩日子,沒幾個人愿意回中國吃苦,所以才敢答應這樣的要求。但我們的代表已經清楚錢學森的態度,因此一直據理力爭,就是要美國解除對他的人身限制。
在這些人中,雙方拉扯的重點聚焦到了錢學森身上,王克信的名字出現頻率非常少。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但結果頁算得上皆大歡喜。美方表示,已經全部釋放愿意回國的留學生,但這些人中并沒有王克信。
其實他和錢學森的情況一樣,最后也獲得了離境的準,但他自己不愿意回國,還公開發表了聲明,表示自己要效忠于國民政府。也正是這樣的選擇,決定了兩人此后截然不同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