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文 | 伊姐(周桂伊) 葉子姚
上個月,上海時裝周的一場婚紗走秀,王琳驚艷亮相。
身穿一套白色露肩婚紗短裙,腳踩一雙白色帆布鞋的她,像叛逆的在逃公主。
讓人恍惚間忘記了,她今年已經54歲。
網友驚呼:二十年前你是我“雪姨”,二十年后我是你大姨。
去年《乘風2024》,王琳就曾激勵過無數女生。
作為那一屆年齡最大的姐姐,雖然自嘲不是“乘風破浪的奶奶”也是“乘風破浪的大姨”了 ,但舞臺上的體態與腹肌,在鏡頭前一覽無余。
再有難度的唱跳舞臺,她也沒有回避過,一路戰到五公。
經歷高強度訓練,錄制期間身體不適,也只留下一句:“進廠維修,過幾日再戰。”
從身材管理到精神狀態,都刷新了“雪姨”在大家心中的存在。
人生的劇本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是什么,所以還是要走下去,走著瞧。
二十年前,三十歲的王琳對“雪姨”這個角色心不甘情不愿——畢竟是一個壞到讓人咬牙切齒的女人,還是四個孩子的媽媽。
可是誰曾想,“雪姨”吃了二十多年的紅利,甚至在互聯網時代不斷翻紅。
太多事一半幸運,一半束縛,命運下一頁,誰都猜不準。
年輕時只能在熒幕前給比自己小六歲的林心如當媽,二十出頭就要演成熟的女企業家。
但走過不惑、行至知天命的年紀,反而滿50減20,活出了一些不同的面貌。
王琳參與的婚紗秀主題,叫作“白色的低語,響亮的叛逆”。
回首過往三十年,王琳也真算是叛逆地活。
哪怕是并不響亮地,在人生不同階段,為自己做選擇。
前陣子我們寫陳德容(戳舊文,不想攻擊個人,也不評判對錯,只是很感慨,心態對人生的重要性,漫長時光里,唯有個人的內修,歲月才不會敗美人。
人生后半場活得漂亮的,并非上半場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王琳,也是這樣。
母親是搞化學研究導彈的,父親是搞地質勘探的。從小父母常常不在身邊,特別是父親,五歲她才第一次見面。
父愛對她來說,是陌生的。
從小父母“棍棒教育”,她常被打。從小到大,她沒什么自信,也不認為自己漂亮。
“我從小就是不自信的,小時候父母也從來不會夸我,要獲得他們的關注或者表揚很難,包括去國外留學也沒有夸獎。”
“我媽媽因為身體不好,脾氣特別急躁,說不到一塊去。我就是長期自己跟自己對話。”(來自《人物》)
在王琳心中,原生家庭是沒有特別樂觀的基因的。
父愛缺席,家庭氛圍不會表達愛,這種“缺失”,多少影響她之后的婚姻選擇,也融入了她的個性養成。
獨立,堅韌,必須盡早長大。
考大學時,收到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錄取通知書,但考慮母親身體狀況和家庭經濟情況,她選擇就近念了上戲。
大學期間公派去莫斯科留學,在“要錢沒錢,要食物沒食物”的天寒地凍里,體味了什么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王琳說:“為什么我的心理年齡一直會比我實際年齡要大,就是我經歷的東西,不像一個小孩經歷的嘛。”
作為演員,人生第一部劇《情滿珠江》就拿到獎。
那時候,她是有一顆想紅的心的。
但受制于劇本和自身狀態,沒有更多作品,直到遇見了《情深深雨濛濛》。
“雪姨”火了,還一火就是二十多年。
當然,幸運的背面是,“壞女人”形象太深入人心,很長時間里,王琳被定位在一個功能性演員的位置上,很難出演女一號。
但如果看履歷,這二十年來,其實她一直沒退出熒幕。
從《宮鎖連城》到《流金歲月》,從《驕陽伴我》到《花開如夢》,不論是演媽還是姨,她都可以。
王琳有過兩段婚姻,一個兒子。
這次走秀,她出圈的妝造名曰“叛逆新娘”。
細想,還真是與現實人生互文。
第一段婚姻,就出現在她首部作品《情滿珠江》后。她嫁給了一個香港富商,過了兩年不拍戲的“富太太”生活。
有一天在香港街頭遇到別人拍戲,被當看熱鬧的趕走,作為演員的那點野心還是被自己看見了。
旁人眼中的富貴生活,對那時候的王琳來說,反而耗損著自信。
她問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她決定復出拍戲了。
為了這次復出,常常要兩地分居,甚至有時候一年才能在家里半個月。
男方讓她二選一。
她選擇繼續拍戲。
于是第一段婚姻結束了。
王琳在接受《人物》采訪時談過:
“我24歲那么早選擇婚姻,可能就是因為沒有父愛,想要得到父愛。需要一個比你成熟的,大的。當時也挺溫暖我的,就想嫁了,很簡單。”
只是踏入其中,經歷時間,人才會知道自己的優先排序是什么。
那時候,王琳是需要自我價值的實現的。
相比別人投喂的人生經驗,告訴她何為對錯,她需要的是親自試煉。
第二段婚姻,在《情深深雨濛濛》之后。
與這位前夫育有一子,最后因性格不合分開。
那一年王琳40歲,開始了單親母親的生活,一邊工作,一邊帶娃。
她也曾考慮為了孩子忍耐,但最終還是覺得,孩子在一個爭吵的環境里面長大,還不如在沒有爭吵的、充滿愛的環境里成長。
從那時起,王琳的優先項就是兒子。
過去十多年,她的人生重心也在親力親為地養育兒子。
有一次在片場昏倒,王琳甚至直接交代后事,哭著求身邊的人照顧好自己兒子。
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太多來自父母的夸贊和愛的表達,王琳說,她能夠“表達愛”,是從生下兒子開始的,決定要每天都跟他說愛你。
“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來問我,媽媽,我同學可以來家里玩嗎?我說這是誰的家啊?他說這是我的家啊。我說你的家你做主,你不用來問我,因為這是你的地方。就是告訴他,你是這個家的主人,我愛你,就是這樣,那么簡單。”(來自《人物》)
兒子網球打得好,學習也很好,帥氣陽光,現在已經去美國念書。
陪伴兒子長大,是王琳人生幸福的事。
兒子也曾陪王琳走出情感低谷:“媽媽你別哭,有我在你身邊 。”
從母子相依為命,到兒子漂洋過海念書,獨身一人的王琳,在知天命的年紀,也嘗試開始新的感情。
幾年前,她參加了朋友制作的戀愛綜藝《怦然再心動》。
過去十幾年,其實王琳也有過戀情,但都很快結束,無疾而終。
因為王琳沒辦法把年幼的兒子留在家中。
“我跟男人去約會,把那么小的孩子放在家里,我會有罪惡感。”
她也會在思想上打鼓,自己都過五十歲了,還有孩子,與其談感情,為什么不把時間拿來給孩子呢?
相比如今“獨立大女主”人設背后老娘獨美的離婚宣言,王琳曾真誠地袒露,每一次離婚,對自己來說都是風雨。
哪怕已經是有過人生閱歷的姐姐,也開不起沒有下文的玩笑。
她也坦言自己沒那么獨立,只希望有一個肩膀可以靠一靠。“不需要找一個勢均力敵的人,又不是打仗。”
一份感情面前,感性與理性的博弈,才是真實的人性。
綜藝節目里,面對有點心動,對自己很主動的男嘉賓,感性上,王琳會感動落淚:“很久沒有一個男人在廚房里了。”
雖然年過五十,但對感情依然是有期待的。
理性上,她會考慮現實問題,比如這個男人到底是為結婚而來,還是為流量宣傳而來?
比如按自己的年齡,考慮結婚的話,是不會再生孩子的,而對方還沒有子女等等。
最后,還是騙不過自己的感受,“感動”不等同于鐘情,她理智地選擇了結束約會。
經歷過兩段婚姻,如今王琳對感情的要求很明確——
再結婚的話,沒有生離,只有死別。
她不要“玩伴”,而是溫暖的陪伴。
被問到,會不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降低擇偶標準?
王琳說,不會,只會更高。因為我一個人本身過得也很好,為什么要降低標準呢?
在女明星還流行嫁豪門、富貴上岸的年代,王琳可以去過別人求之不得的日子,但她選擇了事業和自我實現。
在沒有原則性問題婚姻就應該存續的傳統觀念下,王琳為了孩子在有愛的環境里長大,選擇離婚,而不是忍到孩子長大。
一個人,十幾年,帶著兒子打拼,給孩子賺取好的生活環境,學習資源。
認準了養育兒子是優先項,就全然享受陪伴和教育孩子獲得的幸福感。
哪怕這其中一定有艱難的日子,以及放棄戀愛的取舍。
年過五十,當現實的婚戀關系,在人生后半場被大眾默認為“條件匹配”或“就是找個伴兒”;當“姐弟戀”風靡,獨立女主不怕弟弟不乖大不了再換,王琳反而,還在憧憬愛情。
所謂的人生大事面前,她都逆著當時的社會潮流來,足夠“叛逆”。
而她其實,只是做了遵從內心的選擇,以及清楚每一個選擇背后,要付出的代價。
她都選擇了“我認”。
不抱怨,不擰巴,不后悔。
而人生,就是所有選擇的集合。
就像她每天健身、跳舞,讓身體長出記憶,鍛造出抵抗歲月腐蝕的鎧甲。
塑造了一個影響娛樂圈十幾年的“雪姨”,養育了一個優秀帥氣的兒子。
參照人生置頂項,其實就已經贏了。
因為這世上唯一的“贏家”,就是求仁得仁。
真好啊,叛逆“壞女人”的春天,又來了。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為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注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