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紅是我認識了十二年的朋友,我特別愿意跟她粘在一起,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有同樣的興趣愛好,還因為她特別風趣幽默。無論心情有多沮喪,只要她的一個笑話,所有煩惱都會煙消云散。
兩年前,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她只身一人去了深圳。剛開始時,我們還會打電話聊下自己的近況,再后來我們就慢慢斷了聯系。
前段時間,我們共同的朋友阿寶突然問我:你知道阿紅得了抑郁癥嗎?我去深圳那邊出差時見了一面,她說自己正在接受治療,但看她一點都不像啊,跟我有說有笑的......
聽完阿寶的話,默默心疼起了阿紅,她是在用微笑來掩蓋自己千瘡百孔的內心。
沒錯!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癥患者都會把深沉的悲傷、自卑表現出來,還有一部分人會戴上微笑的面具,讓別人難以察覺到他們的變化,這就是微笑型抑郁癥。
微笑“面具”的背后
隱忍著痛苦與掙扎
微笑型抑郁癥,其實并不存在于目前主流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里,它是隱匿性抑郁癥(也就是不典型抑郁癥)的一種表現形式。
與我們印象中的抑郁癥患者不同,微笑型抑郁癥患者在人前看起來并不會很“喪”,相反,他們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在周圍朋友們的眼中,他們是“開心果、情商高、社牛”的代名詞。
但在人后,他們會卸下“面具”,切換到我們熟知的抑郁模式:在夜深人靜時輾轉反側,失眠到天亮;內心世界被無價值感和絕望感充滿,無比痛苦、壓抑,仿佛掉進了漩渦,找不到任何出口。
由于微笑型抑郁癥患者的“偽裝技能”比較高超,周圍的人甚至是他們的家人,都難以發現他們的異常之處,直至出現自殺行為時。
對于微笑型抑郁癥患者來說,嘴角上揚并不是因為快樂,他們只是把微笑當成一種保護色,來掩飾自己的痛苦與絕望。
是什么讓他們邊微笑邊抑郁著?
微笑型抑郁癥喜歡攻擊那些社會地位高、生活條件好的事業有成者,尤其是白領階層。在我們國家,很多微笑型抑郁癥患者是機關工作人員、企業管理層或技術人員,他們出于某些需要,會把微笑掛在臉上來掩飾、壓抑自己的情緒。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抑郁就抑郁吧,為什么還要裝出很開心的樣子,難道還不夠累嗎?
—想笑就笑,不想笑就不笑,又沒人拿著槍逼你,何苦為難自己“。
在這些人看來,微笑型抑郁癥患者選擇了最難走且沒有道理的一條路來走。實際上,他們也希望傾訴和被人理解,也希望有人從抑郁癥的深淵中拉他們一把,但是他們經常被自己的內心OS打敗:
我渾身都是滿滿負能量,別人知道后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自己可以消化這些不開心的事情,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知道我有抑郁癥,工作肯定就保不住了,妻子/丈夫也會離開我;
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完美人設”,不能讓他們發現我的任何缺點;
沒人能真正理解我的感受,他們只會告訴你想開點就好了;
(圖片來源:知乎)
因為有這些想法和經歷,他們會極力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把微笑掛在臉上,寧愿當別人的樹洞,也不愿吐露自己的心聲。久而久之,被過度抑制的感情便會出現反彈,不僅會讓精神崩潰、引起生理疾病,更為可怕的是,還可能讓患者萌生自殺的想法。
有一些微笑型抑郁癥患者曾感慨:光是對抗自己的負面情緒就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努力維持著“我沒事,我很好”的假象,真的很累,所以,我會反復地跟自己說:活著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死呢?
而當他們真的開始實施自殺計劃時,成功的概率往往要比普通抑郁癥患者高,因為沒人能想到外表“陽光開朗”的他們會自殺,更沒有機會去阻止他們。
拿掉微笑“面具”
才是療愈的開始
人們常說“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迫不得已的苦衷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情緒,但我們不能一直戴著“面具”生活,如果懷疑自己有微笑型抑郁癥,千萬不要隱藏和否認。
有抑郁癥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它跟感冒一樣,就是一種疾病,我們沒必要因為自己生病有羞恥感。試問,誰的一生又能不生病呢?
另外,我們要學會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你可以選擇向朋友尋求幫助,記住,這并不代表軟弱,或許朋友的幫助能給我們疲憊的心靈充滿電。
如果還是覺得張不開口,那不妨試試把自己內心的壓抑、痛苦都寫出來。大量的實驗結果顯示,對于微笑型抑郁患者不愿傾訴,害怕展示不完美一面的特點,書寫表達這種“隱形”的情緒宣泄能恰到好處的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發現自己或者周圍的人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微笑型抑郁癥雖然看起來有點另類,但本質上還是抑郁癥,目前臨床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對付它,比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們乖乖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相信很快會好起來的。
最后,祝愿每一份微笑都源于內心的喜悅,不再是破碎心靈的偽裝,讓“微笑型抑郁癥”無處遁形,愿每個人的心靈都有一處風景,不再荒蕪!
參考資料:
[1]AmyMorin,LCSW 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at-is-smiling-depression-4775918
[2] 吳遠, 徐霄霆. 書寫表達在微笑型抑郁中的適用性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22(1):4.
[3] 李穎;“微笑型抑郁”離你有多遠?[N];科技日報;2011年
[4] 甘雨, 黃嵐. 謹防微笑型抑郁纏上職場女性[J]. 家庭醫學:下半月, 2015(1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