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草木萌發、花開遍野,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這個季節也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時段,下文將為大家解讀春季戶外防火的實用知識。
森林火災
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生態系統及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等特點,危害極大。
春季戶外火災易發原因
其實不僅僅是春季,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冬春季節)都是森林火災高發期,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氣候因素
降水少,空氣干,風速大,春季氣溫回升快,這些氣象條件增加了火災的風險。
2.環境因素
冬季枯枝落葉堆積,春季植物開始萌發但尚未完全返青,林下可燃物載量大,容易燃燒且蔓延速度快。
3.人為因素
春耕燒荒、清明祭掃等傳統習俗增加了人為用火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了火災發生的概率。
森林火災兩類“火源”
人為火源:
春耕生產用火,如焚燒雜草枯葉,是引發山火的主要“火源”; 戶外活動中野炊與吸煙用火、祭祀用火等,也極易引發森林火災。
自然火源:
雷擊火、火山爆發、隕石降落、滾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下產生的火源,其發生率遠遠低于人為因素。
春季戶外如何預防火災
火源管理—杜絕隱患
1.禁止違規用火
不在林區及周邊吸煙、燒烤、燃放煙花爆竹;避免在草地、灌木叢附近使用明火(如野炊、篝火)。
2.文明祭祀替代傳統焚燒
采用鮮花祭掃、網絡祭奠等無火方式;若需燒紙,選擇無草木的空地,全程看守并徹底熄滅余燼。
3.規范戶外設備使用
檢查露營爐具、氣罐是否泄漏,遠離易燃物;車輛不停放在干草地上,防止排氣管引燃枯葉。
行為規范———主動預防
1.提前規劃與觀察
查看當地火險預警等級(如紅色預警時避免進山);避開植被茂密、風力較大的區域活動。
2.清理周圍環境
野餐或露營時,清除半徑5米內的枯枝、落葉;使用防火布或石塊隔離火源。
3.妥善處理余燼
澆滅炭火后掩埋灰燼,確認無煙無熱源;帶走酒精爐、打火機等易燃物品,勿遺留火種。
應急準備——快速響應
1.就地就近使用工具
便攜滅火器、水壺、防火毯、工兵鏟等;手機保持電量充足,保存應急電話(如森林火警12119)。
2.發現火情立即行動
小火用土掩埋或水澆滅,避免拍打(易助燃);火勢失控時逆風逃生,避開陡坡和狹窄山谷,及時報警。
3.配合管理措施
遵守林區入口的火種收繳規定;遇到防火檢查站主動配合登記。
特殊場景注意事項
- 徒步/登山:提前修剪衣物(避免化纖材質),防止靜電引火。
- 農事活動:不焚燒秸稈、田埂雜草,采用粉碎還田等環保方式。
- 兒童監護:教育孩子不玩火,隨身攜帶兒童定位設備以防走失。
春季是火災的高發期,也是守護生態環境的關鍵時期。每個人的小小疏忽都可能引發災難,但只要我們提高防火意識、遵守規定、科學應對,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來源: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