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逝世之后,蜀漢丞相諸葛亮前主的復興大業,在他晚年五出祁山北伐曹魏,如果不是在最后一次病喪于五丈原,他還會有六次七次北伐,如此精神讓人可敬,在他第二次出祁山北伐臨行前給后主劉禪所上呈的一份奏章,而《出師表》也有前后之分,一般我們較為熟悉的是《前出師表》。
先帝劉備中道崩殂,后主劉禪初登皇位,蜀漢偏居益州,國力疲弊,內憂外患交織。
諸葛亮深知,興復漢室的大業重擔在肩,這份對先帝知遇之恩的報答,對蜀漢江山的責任,讓他在表文中情真意切地勸諫劉禪,要廣開言路、親賢遠佞,言辭懇切,感人肺腑。
因其蘊含的忠義內涵與文學價值,陸游曾在 《書憤》寫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也就是說《出師表》的藝術成就無人能比。所以此作也是后世書家很喜歡拿來創作做內容的篇文賦。
不少名家都曾揮毫臨摹,李邕、米芾、蘇軾、岳飛等人的作品各具特色,在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眾多版本中,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趙孟頫行書《出師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無數書法愛好者的目光。
趙孟頫身為趙宋皇室的后裔,在南宋被元延取締之后,他原本想隱居山林做個隱士,試圖遠 離塵世的紛擾。
然而,元世祖忽必烈廣納賢才,經人舉薦,他幾次推拖,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入仕 了元朝的官場。
這一選擇,讓他飽受爭議。 身為宋朝皇室后裔,卻在元朝為官,對著曾經的 “仇人” 自稱 “微臣”,這種行為在當時被許多人視為 “大節有虧”,他自己也常常寫詩自嘲,內心的糾結與痛苦可見一斑。
但拋開立場不談,趙孟頫在書法領域的成就堪稱卓越。在他和好友的“尚古”之下,讓書壇得以傳承正統書法800年,如若不然不知得生出多少丑書般的存在。
在還是承接了宋末尚意書風的元初,他最先提倡讓書風回歸 魏晉古法,他自身也是由趙家書氣轉而學習晉唐筆法,最終 將晉唐書法的神韻與自身才情完美融合。
他的楷 書端莊秀麗,行書更是靈動飄逸,最終使得他成了書壇的大咖之一,他的書法更是成為了經典流派之一,在今天仍然甚行。
在他的晚年,歷經人生的起伏后,心境發生了變化,書法風格也更加成熟。趙孟頫行書《出師表》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筆法細膩精妙,起筆方式多樣,或藏鋒逆入,盡顯含蓄內斂;或露鋒直入,展現果敢利落。
就拿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的 “先” 字來說,起筆露鋒順勢而下,行筆中鋒沉穩,線條圓潤飽滿,轉折處提筆輕頓后折鋒下行,整個筆畫充滿了節奏感與韻律感。
在結構布局上,趙孟頫巧妙地運用筆畫的伸展與收縮,營造出字的空間感和平衡感。通過字的大小、輕重、疏密變化,以及筆畫的穿插避讓,使整幅作品行氣流暢,布局疏密得當,虛實相生。
筆力深沉扎實,筆勢雄健放縱,既有 “二王” 書風的神髓,又兼具魏碑的端莊與草書的靈動,將蒼勁老到與姿致灑脫融為一體。
董其昌稱贊趙孟頫為 “書中龍象”,在這件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趙孟頫在數十年精研王羲之、王獻之法度的基礎上,將晉人之縱逸、中唐書法之豐滿,與個人獨特的華貴之氣相結合。
對此,您怎么看?
聲明:以上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