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陳勝吳廣起義作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它絕對是里程碑一樣的存在,尤其是對后世的農民起義帶來的影響更是空前之大。雖說他們沒有推翻秦朝的統治,但卻是切實的給秦朝造成了重大沖擊。
讓人意想不到是這樣的起義最終竟然是因為自己內部的原因走向失敗的,其實在吳廣死的那一天開始這一場起義的失敗就已經是注定的了,在吳廣死后不久陳勝也被殺身亡。他們的死也給其他人帶來了不小的警示,就像是劉邦所說的一樣,他要是不死,我何以稱帝?
一、執意稱王
當時天下苦秦已久,是以只要出現一位能夠帶著他們走出當前困境的人,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跟隨在他的身后,陳勝和吳廣也正好就是選擇了這個好時機,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讓無數人為之響應。
陳勝起兵后,局勢的發展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才短短百天的時間,陳勝的起義軍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并且當前的陳勝是完全有能力和秦朝分庭抗禮的。中原函谷關以東的地方都在陳勝的手中。
其實很多事情也不能都怪陳勝,這樣大的成就無論放在誰的身上都不可能不驕傲的,這不在接連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后陳勝的心也不由地開始放松了下來。尤其是在起義軍攻下了陳縣后,陳勝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邊在陳勝占領了陳縣不久后,陳縣很多百姓也都找到陳勝請命,希望他能夠稱王。在這必須要說的是,不僅是百姓就連地方很有聲望的幾位也都希望陳勝能夠稱王,但這些人究竟是真心的還是諂媚討好,我們不得而知。
這件事說沒有給陳勝帶來沖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他的心中也動了想要稱王的心。在封建王朝中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抵擋得了皇位的誘惑。這不在大家的鼓動之下陳勝也動了想要稱王的心,但是他肯定不能自己直接就稱王,還是要征求下面人的意思。
此時在陳勝的軍中就有人能看出不妥之處,張耳和陳余兩人很快找到了陳勝,對這件事他們兩人有著不同的意見,在兩人看來陳勝不應該這么早就稱王。當然這兩人的理由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當時陳勝起義的時候所打出的口號是什么,是為了天下蒼生從而推翻秦國的統治。當前他們起義時所打出的口號完成了嗎?答案也是否定的,現在連目標都沒有達到,但陳勝自己卻先享受起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并且即使是稱王,也不應該是陳勝自己坐上這個位置,他應該立六國的后人,畢竟今天距離秦始皇滅六國也沒有過去很久,這些人在當時依舊有聲望,要是立他們為王,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并且也能夠拉攏盟友,減輕陳勝在戰場上的壓力。
之后的結果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陳勝并沒有聽得進去這兩人的勸說還是執意稱王,這兩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畢竟要是現在就稱王,就直接成為了眾矢之的,秦軍肯定是要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們的身上。
要是能夠按照他們所說的一樣,增加幾位盟友,就能很好分散秦軍的注意力。不要忘記了,陳勝再怎么說也就是一個農民,當時是很看重出身的,是以六國的后代可比陳勝看著有威脅多了。
在陳勝看來自己當時起義就是為了實現階級的跨越,想要成為人上人,當前他有機會卻要將這個機會讓給其他人是怎么回事呢?陳勝對于兩人的話也是怒從心中來,不久后,陳勝就自立為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陳勝政權出現變故的,上文也說了天下苦秦已久,在地方也有很多的勢力想要反抗秦朝,遺憾的就是他們自身力量都薄弱。簡單來說就是缺乏有人將他們凝聚起來,是以這些人都紛紛去到了陳勝的麾下。
可不要小看這一股勢力,畢竟這其中所有的不僅是地方的勢力,甚至還有一些舊貴族,就連孔子的后人也來到了陳勝的麾下,坐擁這么多的勢力,可以說陳勝是完全有機會獲得成功的,之前六國的很多殘余勢力,也都來到了陳勝的麾下。
要是真的根據張耳所說的一樣,在這其中找一人擁立,那歷史就能夠改寫了,遺憾的是這樣大好的局面被陳勝自己葬送了。
二、步步錯
從陳勝起義再到他稱王才過去了多久,這時間太短了,短到當前他的聲望和地位根本就沒有辦法支撐他稱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怎么說秦朝也是有幾百年根基的,之后還有秦始皇的精勵圖治,就算是秦二世再怎么折騰也不可能輕輕松松地就覆滅的。
簡單來說就是當前秦朝的勢力依舊是在陳勝之上的。在這種種不利的條件之下,陳勝自身也開始了轉變。眾所周知在陳勝還未興起的時候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茍富貴,勿相忘”不過等到他成為人上人的時候他就早忘記自己當年所說的話了。
陳勝畢竟也是在社會最底層生活過的,還是有很多少年時期的玩伴和朋友,這些人看到陳勝興起了,都紛紛來找他。要是在我們看來,這也是一件好事,畢竟這些人對陳勝的心是不用懷疑的,他們還能夠成為陳勝在軍中的嫡系和心腹,可不是一件益事。
但陳勝可不是這樣想的,雖說是稱王了,但他依舊很避諱自己的出身,甚至是不想回望。但他的這些少年時期的伙伴來找他,也就是在提醒他陳勝只是一個出身低微的農民。對于這些人陳勝向來都是避門不見的。
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這件事很快就被其他人知道了,并且這議論聲,還傳到了陳勝的耳中,陳勝為了自己的地位和聲望,于是就將這一位在外面嚼舌根的伙伴給殺了。他的這一舉動也讓他的名聲一落千丈。
三、好消息
陳勝的很多舉動都讓人感到不解,首先就是吳廣的事情,當然能想象到陳勝是因為懼怕吳廣在軍中的勢力是以才將他殺了的。但是之后葛嬰的事情怎么說,葛嬰對他那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將他給殺了。
在占領了九江后,葛嬰為了穩定軍心,就擁立了楚國貴族為王,值得一說的是此時的葛嬰并不知道陳勝已經稱王了,并且當得知這件事后,他也第一時間做出了補救措施。不僅是立刻就將這位楚國的后裔給殺,并且當即就回去給陳勝請罪。
遺憾的是即便如此陳勝也沒有放過他,最終還是將他給他殺了,他的這一行為也讓軍中很多將士寒心。可能有人說葛嬰是因為動搖了陳勝的位置,那之后的武臣那可是直接就自己稱王了,并且他還是在明知陳勝已經稱王的情況下做出的這一決定。
但陳勝是什么反應呢,他最終還是放過了武臣,這樣的厚此薄彼,只會讓對他忠心之人心寒,鼓舞心中有其他想法的人。所以說陳勝最終落到那樣的一個地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陳勝雖說是失敗了,但是他的死和陳勝吳廣政權的覆滅對于劉邦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畢竟要是陳勝和吳廣不死,劉邦也沒有辦法坐上那個位置。
結語
并且正是因為他們的失敗在前,劉邦就能夠從他們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無論是識人善用,還是自身的作風。劉邦都是遠超陳勝的,當然這也是劉邦最終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